親職系列7 —— 親子溝通 —— 給一歲前嬰兒的家長

(02/2023 修訂內容)

親子溝通 —— 互動的感情連繫

家長與初生嬰兒的互動溝通主要是透過身體接觸、表情和聲音而建立。隨着寶寶在感官、體能、語言等各方面的發展,親密而溫馨的親子感情可以透過更廣泛的途徑來維繫,這些途徑包括擁抱、談話、玩遊戲、唱歌和閱讀等。透過互動和互相配合的活動,不單有助增進親子溝通,更是寶寶建立社交情緒發展的基礎;與此同時,這些活動亦可以促進寶寶其他方面的發展。

何時進行?

  • 只要肯定寶寶不是累了,隨時隨地都可與他溝通。

用甚麼道具?

  • 溝通並不需要固定的環境和道具,任何安全的事物都可用作與他溝通和幫他學習的工具,例如:可從你的手提袋裡取出一塊手帕與寶寶玩,讓他不會因覺得無聊而搗蛋。
  • 最主要的道具就是你!關注的眼神、溫馨的微笑、輕撫臉兒、一個親吻和擁抱,都能令寶寶感到你的愛,同時他的回應也會令你有貼心的感受。
  • 你可用抑揚頓挫的聲調,唸故事書給他聽,他會被吸引而靜靜地望着你,甚至聽到興奮處便手舞足蹈。
  • 預備一些顏色鮮艷的圖畫書(用布或厚紙板造),甚至是一些不同質感、發出不同聲音或氣味的書來吸引他的興趣。
  • 音樂也是很好的親子溝通媒介,你可以播放音樂,一邊跟着節奏輕輕搖動他或伸展他的手腳,一邊和他哼歌。
  • 當他開始站立,你可以支撐着他的身體,讓他在你的懷中或望着鏡子跟着節奏舞動。
  • 玩躲貓貓、搔癢他和唱歌謠 (例如:「搖到外婆橋」、「點蟲蟲」)都是容易進行的親子遊戲。
  • 只要你能夠投入在遊戲中,任何玩法都是一種樂趣。

如何進行互動配合的活動

  • 面對面,讓他望到你,你可蹲下至與他平望,或者把他抱起。
  • 留意他的表情
  • 聆聽他的語音
    他發出的語音代表着他想與你溝通,你可留心傾聽並作出回應。
  • 看他在注視着甚麼東西
  • 即時作出回應
    • 模仿
      • 當你模仿孩子的聲音或動作時,孩子會感覺到你對他所做的感興趣,同時也可引導孩子模仿你。
    • 猜想他有甚麼想表達
      • 若寶寶發出興奮的叫聲,手舞足蹈,大概是想與你繼續玩下去。如果寶寶停了下來或別過頭往別的方向,這表示他不再對該事物有興趣,甚或累了,這時便要停下來讓他休息。
    • 幫助他去理解和表達事物
      • 寶寶摸着皮球時,替他說出名稱「波波」。
      • 你指着丢了的玩具,向他形容發生的事:「車跌了。」
  • 對寶寶說話時可用動作輔助,或是一面做事,一面形容你的動作給寶寶聽,你會更能吸引寶寶的興趣,幫助他更清晰地明白你的意思;就算寶寶未懂得說話,也可以學習用動作來表達意思。
  • 不要不停地說,要停下來稍等一會兒,讓孩子有機會回應,才跟着再繼續說話,這樣輪流參與,能增加他學習表達自己的機會。
  • 找機會重複詞彙和動作,加深孩子對這些新表達方式的理解和記憶。重複唱他喜愛聽的歌曲,最好是一些調子和詞句重複的兒歌,加上動作,讓他慢慢學習去模仿你的動作和哼出音調。漸漸地你會聽到他可以唱出歌詞中的一些字音。
  • 當寶寶掌握了一個概念後,可加上新的概念,例如:懂得抓起積木後,再教他放在膠桶內;明白了「包」是甚麼之後,可介紹不同種類的食物,如:「餅」、「蛋糕」。
  • 當孩子大概八、九個月大後,與他一起看圖書時你可以把現實生活中的經歷加進故事中,例如:把故事主人翁的名字喚作寶寶的名字:「看!俊俊在洗澡。」也可把故事所述說的帶進日常生活中,例如:書中見到小狗睡覺,可對寶寶說:「小狗睡覺了,寶寶也要睡啦。」
  • 寶寶雖然未能清楚地說話,但是卻可以感受到你的情緒,所以保持平靜輕鬆的心情來與寶寶相處是很重要的。

如寶寶已一歲大,你留意到他:

  • 與照顧者沒有眼神接觸
  • 對別人叫他的名字經常不回應
  • 即使有動作提示也不會跟隨簡單的指令做,例如:「拜拜」、「畀我」
  • 不會指着或用其他動作來表達自己的需要,例如望住、伸手
  • 不會牙牙學語
  • 聽覺不佳

應請教母嬰健康院、家庭/兒科醫生或有關醫護人員。

要達致成功的親子溝通,用心地去與寶寶相處,了解他的特性,留意寶寶的信號及作出互相配合的反應是主要的竅門。現在就與寶寶多多練習,共享樂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