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搶玩具和打人,應怎樣處理呢?

(影片上傳 05/2013)

劇本

五歲前的幼兒自制能力仍然較弱,他們尚未學懂如何解決問題及未懂得考慮別人的想法或感受。他們會用打人或搶玩具來作為解決問題的辦法,亦會在受到挫折或不開心時,攻擊別人來表達自己的情緒。

父母應製造多些機會,讓他學習與小朋友相處。我們可以:

  • 事先與孩子協議和小朋友玩耍的規則,例如:「要輪流玩」、「要愛護小朋友」等,並說明不守規則的後果就是「把玩具拿走一分鐘」或「去冷靜一分鐘」。
  • 若孩子友善地與人玩耍,便稱讚他。
  • 若孩子玩耍時打人,即時阻止他:「停手!」提醒他要守規則。

如果孩子未能停止應該怎樣處理?

  • 若孩子仍未能停止,你便要提醒他不守規則的後果。可將他帶開至另一邊,並要他冷靜下來一分鐘,期間不給他任何注意。
  • 他安靜地待上一分鐘後,可讓他再參與遊戲,提醒他要守規則。
    可引導他想想:「你想玩那個玩具,應該怎麼辦?」「對了,你可以去向小朋友借。」或者說:「用你的玩具與小朋友交換或是等他玩完你才玩,都是好主意。」
  • 若他可跟小朋友和氣地玩時,便要稱讚他。

假如孩子們各不相讓,又大叫大嚷時,怎麼辦?

如果你在現場,但看不到事件發生的經過,便不要妄下判斷,偏袒某方而命令一方退讓。孩子不會就此學到與人分享和解決問題。要把他們分開,先讓他們各自冷靜下來。跟著用客觀的態度,引導孩子去講出他們為何爭執。切忌早下判斷,只須向他們表示明白他們的感受:「你們大家都很想要這件玩具,覺得非要搶到手不可,是嗎?」再引導他們去想想有沒有其他可行又不傷害對方的解決辦法:「這樣各不相讓,大家也得不到玩具,大家也不開心。倒不如我們一起想想有甚麼其他辦法吧。」例如:「要輪流玩」、「要與小朋友一齊玩」等。達成共識後,再表示欣賞他們能夠用心去解決問題。

要緊記,處理孩子的行為問題時,不要縱容孩子,要用堅定有效的方法,令他學到粗暴待人的後果。懲罰只是暫時壓止該行為,最重要的是有適當的教導,去幫助他們依正途而不是用打人去解決問題,避免他們把「打人」變成習慣。更不要用體罰來管教他,免得他有樣學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