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孩子有發音問題嗎?

在兒童發展過程中,咬字不淸是其中一種很常見的問題。家長會疑惑是因小朋友的語音尚在發展,還是有構音障礙(即發音有障礙)。隨着年齡增長,小朋友會慢慢掌握不同的語音,大約到了五歲,大部分小朋友都能清晰地發音。

廣東話的語音系統由19個前輔音、11個元音、11個複元音、6個尾韻和9個聲調組成。例如:

  • 媽 /ma1/是由前輔音/m/、元音/a/和第一聲組成;
  • 四 /sei3/是由前輔音/s/、複元音/ei/和第三聲組成;
  • 蛋 /dan2/是由前輔音/d/、元音/a/、尾韻/n/和第二聲組成。

小朋友在三歲時已掌握元音、複元音和聲調,而不同的前輔音亦會在不同階段出現。

不同年齡掌握的語音1

男童 女童
2歲6個月 爸 打 媽 蝦 話 爸 蝦 爺 話 媽 我
3歳 花 爺 我 爬 打 瓜 花 啦
3歲6個月 爬 糖 哥 卡 瓜 跨 姐 啦 糖 哥 卡 跨 姐
4歲
4歲6個月

年紀小的小朋友語音尚未成熟,可能會出現一些語音錯誤。例如:

2歲6個月 跑步→飽步 飲水→飲隊
3歳 哥哥→多多
3歲6個月 橙色→坦的
4歲 洗手→仔走

小朋友的語音發展需要家長在日常生活方面配合。小朋友的飲食習慣需按能力而作出相應的調整,因為咀嚼不同質感的食物能促進口腔肌肉發展,所以對小朋友語音發展有正面的幫助。另一方面,良好的語言環境亦有利小朋友掌握語音。小朋友一般透過模仿別人的語音來學習說話,所以家長和小朋友說話時須面對面向着他們,讓他們看清楚不同語音的口形。家長亦可鼓勵小朋友減慢說話的速度,讓嘴巴有更多時間準備發音。當小朋友的發音不正確時,家長可以示範正確的發音,但不應過分糾正,若要求他們不斷模仿正確的語音或者要求年幼的小朋友正確說出較後期發展的語音,可能會對小朋友說話的自信心有負面影響。

有些家長對於小朋友的發音問題有不同的疑問,以下舉出兩個常見的例子:

  1. 我的小朋友是不是「黐脷根」?這是他發音不清的原因嗎?

    一般人會把發音不清誤解為「黐脷根」。「黐脷根」即舌繫帶(舌下方和口腔相連的條狀組織)過短,是一種結構性問題。舌繫帶過短有機會影響舌尖的活動能力。當小朋友伸出舌頭時,舌尖會呈現心形形狀。不過,舌繫帶過短並不是構音障礙的主要成因。

    其實構音障礙除了結構性問題(如兔唇顎裂)之外,其他因素如聽力問題、口腔肌肉發展問題等,都可能導致小朋友的語音發展與同齡的朋輩有差異。

  2. 如果家長說話時帶有口音,會否令小朋友有構音障礙?

    在香港,有部分家長的母語是普通話或其他方言,因此他們的廣東話可能帶有口音(例:三→山),但這並不是構音障礙。一般而言,當小朋友在日常生活中接觸更多廣東話時,家長的口音對小朋友的影響亦會日漸減少。

當家長發現小朋友已過了應掌握個別語音的年齡,卻仍然未能正確地發音時,可向醫生徵詢意見或尋求言語治療師的協助。

參考資料

  1. Cheung, P. S. P., Ng, A., & To, C. K. S. (2006). Hong Kong Cantonese Articulation Test. Hong Kong: Language Information Sciences Research Centre, 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衞生署家庭健康服務
言語治療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