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使用手機和平板電腦問與答

在電子科技發達的社會中,由於屏幕產品的便利,家長會輕易地讓孩子接觸到屏幕產品。另一方面,家長大多知道屏幕產品對孩子的負面影響,如妨礙動作技能和語言發展、影響骨骼和視力發育及肥胖等。面對這利弊關係,家長應如何處理孩子使用屏幕產品的問題呢?以下是一些常見問題及其處理方法。

「我的孩子才兩歲,但已經很沉迷手機,怎麼辦?」

這是最常見的疑問之一,要解決這問題要由以下三個方法著手:

  1. 家長以身作則,在孩子面前避免使用屏幕產品。兒童有很強的模仿能力,會透過觀察別人來學習。若家長常常在他們面前使用屏幕產品,他們很快便會跟隨父母這行為。相反,只要家長能身教,有節制地使用屏幕產品,給孩子作榜樣,他們亦會跟隨這良好習慣。
  2. 為子女訂立規矩。兒童的自制能力仍在慢慢發展中,要他們自行控制使用屏幕產品的時間並不容易。因此,家長需要為孩子訂立時限,兩歲至五歲兒童在家長的指導和監督下,屏幕時間應限制在一小時以下。家長在孩子使用前,應與他們說清楚時限,並嚴謹執行。一些如計時沙漏等的工具能協助孩子知道時限。家長亦可以使用手機的功能,例如引導使用模式或孩童模式限制功能,令屏幕產品在指定時限後鎖上,確保孩子一到時限就必須停止。
  3. 家長可以為兒女安排其他活動,以減少屏幕時間。透過進行户外活動、閱讀及談天等活動,不但取代了屏幕時間,還能強健體魄,促進親子溝通、兒童智能、語言及身心發展,一舉多得。

「我的孩子要有平板電腦或手機玩才願意乖乖吃飯,怎麼辦?」

很多家長為了讓孩子專心吃飯而頭痛,他們會嘗試使用屏幕產品令孩子乖乖吃飯。然而,這會讓孩子養成不良的進食習慣。孩子只會專注於屏幕產品而被動地張口,失去了享受食物和學懂自行進食的機會。要孩子乖乖吃飯,家長應嘗試讓孩子認為用餐是歡愉的時間,使他們沒有屏幕產品也能享受進食時間。

  1. 由孩子主導進食節奏,按照其進食速度來餵食。當孩子對食物失去興趣時,嘗試吸引他繼續進食。當他表現已「吃飽了」,便停止餵食。
  2. 與孩子交流。有些家長在用餐時只顧催促孩子,欠缺交流,這會使孩子認為進食沉悶和緊張。用餐時,能多與孩子說話,向他展露笑容,並積極回應他,這樣能讓他更愉快,並增加食慾。
  3. 讓孩子參與。讓孩子嘗試拿起匙羹或自己拿着食物吃,並給予適當的協助,這樣能使孩子有成功感及視用餐時間為有趣的。
  4. 多鼓勵孩子。當他能坐定吃飯或自行進食時,家長應給予讚賞和認同,讚賞的說話和身體語言可令他更有自信作新嘗試,並能鼓勵他繼續進行這好行為。

「我已嘗試以上方法,但我的孩子仍哭嚷着要平板電腦,怎麼辦?」

「電子奶嘴」的情況十分常見,要令孩子暫時停止哭鬧,家長在無計可施之下會讓他們使用平板電腦或手機。然而,一時的方便會不自覺地帶來一些負面後果。家長在孩子哭鬧時給予屏幕產品,其實是間接助長及「獎勵」了哭鬧的行為。孩子慢慢便學習到只要透過哭鬧,就能獲得屏幕產品。長遠來說,他們便會視哭鬧為達到目的的方法。要有效處理孩子哭鬧的情況,家長需要先向孩子清楚地說明吃飯的規則,如要坐在椅上吃飯、平板電腦只在吃飯之外的特定時間使用等,若他們不遵從規則,可嘗試以下方法。

  1. 運用「刻意忽視法」。若孩子持續哭鬧,家長應對他視若無睹,不作出任何反應。一旦他停止,才重新注意他,嘗試分散他的注意,及找機會讚賞他的好行為。
  2. 訂立「合理後果」,讓孩子承擔不遵守規則的後果,這些後果應是合理及與當時情況配合的。例如,當孩子不願意吃飯時,家長就不給予飯後甜品。
  3. 若孩子拒絕進食,就等到下一餐才可以吃,讓他感受不進食的「自然後果」─ 餓的滋味。無論是運用哪一種方法,最重要的是照顧者持有堅定一致的態度,這樣才能令孩子明白到不乖乖吃飯的後果,使他們逐漸做到沒有屏幕產品仍能坐定吃飯。
  4. 若使用以上方法仍不能處理孩子哭鬧的情況,家長可考慮運用「冷靜時段」,詳情請參閱處理行為的技巧。這些方法不但能在進食問題上使用,對處理孩子其他的行為問題也十分有效。

有研究指出,三十個月以下的兒童未有足夠能力理解屏幕產品的內容,屏幕時間的學習遠遠比不上親子互動。以上的一些方法雖然能幫助解決兒童使用屏幕產品的問題,但最好就是在兒童年幼時(尤其是在兩歲前),避免讓他們使用屏幕產品。 培養孩子使用屏幕產品的良好習慣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家長需要有耐性地嘗試不同方法教導孩子,並明白改變習慣的困難,在孩子有進步時給予讚賞,這樣才能鼓勵孩子繼續進步。

參考資料及延伸閱讀:

衞生署家庭健康服務
臨牀心理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