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职系列11 —— 交朋友

(02/2023 修订内容)

幼儿的社交发展

随着智能、语言及情绪的发展,两至三岁的幼儿在社交上有明显的进步。他们不再只是各玩各的,而是开始与小朋友互相追逐、模仿,一起游戏。在与同伴相处的过程中,他们逐渐学习到简单的社交技巧,包括基本的礼貌、轮流玩耍、分享玩具及解决纷争等。这些都是他们日后建立成功人际关系及和谐家庭的重要基础。

从家庭开始

家庭是幼儿学习社交技巧最好的地方。两岁幼儿喜欢模仿成人的行为,家长应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在家庭中培养有礼的习惯:

  • 以身作则,向孩子示范与人相处的礼仪,每天都彼此问候,说声:「早晨」、「晚安」、「再见」,多说「唔该」、「多谢」等。
  • 可请孩子说「唔该」或「多谢」,才答允他的要求。
  • 鼓励孩子和别人打招呼。若孩子不愿说话,则教导他望着对方,以点头或挥手代替。

在家庭中建立分享、轮流和合作的常规:

  • 你可以利用进餐时,教他分享和轮流的常规:「这里有两件蛋糕,一件给哥哥,一件给宝宝。」「爸爸先给姐姐倒牛奶,然后给宝宝倒牛奶。」
  • 孩子玩耍时,鼓励他合作和轮流,如把车子在两人之间互相来回地推或合作砌积木。
  • 邀请孩子参与收拾玩具。
  • 不要总是要求兄姊或其他亲人迁就孩子,否则,久而久之,孩子会养成唯我独尊的性格,不懂得礼让。

在家庭中制造与人相处的乐趣:

  • 鼓励他参与兄弟姊妹的游戏,避免他经常进行静态的个人活动。
  • 一家人玩集体游戏,例如:「火车过山洞」、「有只雀仔跌落水」等。

累积社交经验

两岁幼儿的社交经验不多,如果家中没有兄弟姊妹,和小朋友一起游戏的机会更少。你可试为孩子作出以下安排:

  • 让孩子外出与人接触,例如:带他一起上市场、探访邻居或与朋友聚会等。
  • 帮助孩子建立熟悉的社交圈子,例如:带孩子到公园玩,参加小朋友的生日会,邀请小朋友一起玩耍,安排孩子上游戏小组、幼儿中心或幼稚园等。

与同辈相处

两岁的幼儿尚未有清晰的时间观念,脑海中只有此时此刻,若别人要求与他分享手上的玩具,他便以为会永远失去它。即使孩子到了三岁,可以开始与别人分享玩具了,他亦只会选择性地将玩具借给他喜欢的小朋友——正如你不会将你心爱的物品随便借给别人一样。你的悉心指导,可帮助孩子在不同的场合与同辈相处时,学习轮流和分享。

教导孩子与友伴轮流玩耍:

  • 当孩子排队等候时,你可在旁和他说话,分散他的注意力。
  • 预先告诉孩子他可以玩多久,例如:「每人只可以玩一会儿/数二十下的时间,时间到了便轮到下一位了。」
  • 游戏将要结束前,先给孩子心理准备:「时间快到了,我数十下,就要结束,轮到下一位小朋友。 1、2、3…、10 !」
  • 不妨加入想像,引导孩子接受游戏告一段落:「时间快到,赶快驶入停车场吧。」「再见秋千,下次再来跟你玩。」
  • 让孩子觉得还有更好的玩具/游戏:「你看!这些积木真漂亮,快来看看这是什么动物图案!」
  • 如果孩子不愿意放下手上的玩具/游戏,接纳他的感受:「你很喜欢这辆单车,还想玩一会儿,是吗?」然后引导他学习轮流等候:「我们再排队吧。」亦可提供其他选择:「还是想砌积木呢?」

教导孩子与访客或探访朋友时分享:

  • 在亲友到访前,先与孩子商量哪些玩具是他愿意与人分享的,并收起他不愿意与人分享的玩具。
  • 与孩子探访亲友时,请孩子选择一些易于携带、又可与小朋友分享的玩具。
  • 在要求孩子与人分享前,告诉他这份玩具只是暂时借出,别人是会归还的:「把玩具借给小朋友玩一会吧,我们/他走的时候,他便会还给你。」
  • 当孩子愿意借出玩具时,立即加以称赞:「宝宝肯与小朋友分享,真乖,爸爸很高兴。」

怎样处理一些常见的同辈相处问题?

  1. 孩子十分害羞,怎么办?

    有些孩子较为沈静内向,需要较长时间来适应陌生人。家长不宜催促或勉强孩子,以免令他更焦虑。你应尝试体谅和接纳孩子的特性,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耐心地引导他与人沟通:

    • 先陪同孩子观看其他小朋友游戏,让他从观察中学习。
    • 以身作则,示范怎样参与其他小朋友的游戏。
    • 在适当的时候邀请孩子一起加入。
    • 若孩子仍然拒绝参与,不要责骂或取笑孩子,以免打击他的自信心,令他更加不敢与人接近。你要表示接纳:「我明白你可能想再多看一会。当你想玩的时候,可以告诉我。」
    • 若孩子愿意参与,待他投入游戏后,你可逐步退出,但仍要从旁观察,以作支持。
  2. 孩子抢别人的玩具,怎么办?

    两岁的幼儿仍以自我为中心,常常会因为争夺玩具而争执。其实,这并不代表孩子天性霸道,而只是他们尚未学懂如何解决问题,及未能考虑别人的想法或感受而已。可先观察孩子之间的反应,在适当时才介入:

    • 若孩子把玩具抢到了手,你便要立即介入:「那是小朋友的玩具,不可抢。」引导他去想其他辨法:「你想玩那个玩具,应该怎么辨?」「对了,你可以去向小朋友借。」「用你的玩具与小朋友交换或是等他玩完你才玩,都是好主意。」
    • 若对方坚决不让他抢走玩具,孩子不开心地退下来,你可向孩子表示理解他的心情:「小朋友不让你玩,你不开心是吗?但那是小朋友的玩具,如果他的玩具被人抢了,也会像你般不开心。」引导他去想其他办法。若对方后来同意借玩具给他,教他说声「谢谢」;不然,就要尝试用别的玩具或游戏去吸引他了。
    • 不要妄下判断,偏袒某方,命令一方退让。孩子不会就此学到与人分享和解决问题。
  3. 宝宝常常打人,怎么办?

    幼儿因争夺玩具而打架,是他们常用的解决问题途径。他们也会在受到挫折或情绪欠佳时作出攻击性行为。适当的教导可防止幼儿将「打人」变成习惯,亦帮助他们依正途去解决问题:

    • 事先与孩子协议两、三条和小朋友玩耍的规则,例如:「要轮流玩」、「要爱护小朋友」等。说明不守规则的后果就是「把玩具拿走一分钟」或「去冷静一分钟」。
    • 若孩子友善地与人玩耍,便称赞他。
    • 若孩子在玩耍时打人,即时阻止他:「停手!把小朋友打痛了。你想玩就要轮候。」
    • 若孩子仍未能停止,则可将他带开至另一边,并要他冷静下来一分钟,期间不给他任何注意。
    • 他安静地待上一分钟后,可让他再参与游戏,提醒他要守规则。
    • 跟着可引导孩子跟对方握手言和。他跟小朋友和气地玩时,便要称赞他。
    • 处理时不要纵容孩子,也不要长篇大论说道理,更不应以暴易暴,责打孩子。要用坚定有效的方法,令他学会粗暴待人的后果。

两岁的幼儿大多数都不会遵守秩序或与人分享自已的玩具,这是孩子发展必经的阶段。家长不应期望孩子在没有指导的情况下能跟同伴和谐共处;以身作则和耐心引导,可协助孩子逐步学懂与人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