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心照顾有助孩子发展自我调节能力

自我调节(self-regulation)是指监察及管理自己的专注、思想、情感和行为以达成目标的能力。很多重要技能,如面对困难或挫折、遵守规矩或解决问题等,都涉及自我调节,而这种能力与大脑中被统称为执行功能 (executive functions)的认知过程息息相关。自我调节能力不是与生俱来,但每个人都有发展相关能力的潜能。这能力在孩子出生首年开始发展,直至少年和成年初期才成熟。

就如婴幼儿往往须倚靠照顾者来满足各种基本需求,他们面对困扰时要依赖家长进行共同调节(co-regulation)。照顾者透过与孩子协调不同行为、情感和身体的交流模式(例如,以相符的目光、注意力和情感互应;提供安抚或帮助),能为自我调节能力有限的孩子提供外部调节。透过照顾者关爱的共同调节,有助孩子理解、表达和调节思想、情感及行为。随着孩子成长,他们的自我调节能力渐趋成熟,孩子能够逐渐减少对外在监督的依赖。

不同的生理、社交和环境因素都会对自我调节的发展作出影响。从研究发现,照顾者的贴心照顾,加上对上述技能提供个别指导,对促进孩子自我调节的发展均十分重要。回应式照顾或教养(responsive caregiving / parenting)是指亲子之间双向而同步的互动,家长在过程中留意到孩子的信号(敏感度sensitivity),适时地以关爱和合乎孩子发展水平的方式回应(回应性responsiveness)。家长的回应有助鼓励孩子往后的反应,使双方能有来有往地互动(serve and return)。

回应式教养有助照顾者时刻有效及灵活地与孩子共同调节,这能促进孩子自我调节的发展。透过这种日常生活中双向的互动,孩子感受到他的需要被满足,并逐渐建立对家长的安全感和信任。这亦可让孩子在一个熟悉、富安全感及亲切的环境中学习和探索,有助他发展自我调节的能力。

若照顾者能敏锐地察觉孩子的需要并提供支持和照顾,孩子便可按照自己的发展步伐,反覆练习自我安抚、等候、安坐完成任务等技能。自我调节并非易事,而随着时间和练习,孩子能逐渐学会自我调节,意味着他从一个完全依赖的婴儿逐渐发展成为独立的个体。

由于教养质素和亲子关系会影响不同与自我调节相关的生理系统之发展,因此,在人生首数年所得到的良好照顾不仅有助孩子在行为层面学习自我调节,亦会影响不同生理系统,例如神经系统对压力的反应、免疫功能,以及脑部皮质和边缘系统的发展等。

实行回应式教养所遇到的挑战

因着孩子发展特性上的个别差异,如脾性和能力,家长需要敏锐地认识孩子的特质和需要,以助他建立与发展相符的自我调节能力。例如,对挫折容忍度较低的孩子而言,他们可能需要额外的指导和鼓励才能完成一项困难的任务。对于慢热内向的孩子,照顾者既需要按照他们的步伐来热身,以及在孩子准备好的时候,逐步和灵敏地引导他们与人交流。

照顾者对孩子的回应,也可能会被生活琐事、压力或家长的期望等其他因素影响,从而削弱他们了解孩子需要的心力及动机。例如在赶时间的情况下,孩子的情绪有起伏或拒绝合作,家长感到不耐烦或不予理会也很常见。令人担忧的是,长期受压的照顾者会习惯这种养育模式,也会影响他们回应孩子需求的能力。从研究发现,家长面对外在问题如婚姻失调、社会经济地位较低或滥药,会影响其孩子的自我调节能力。因此,专业人员可以通过识别和转介高风险家庭到合适的资源以提供早期支援。

此外,受自身成长经历影响,有些家长对回应孩子探索和安慰的需求心存不同信念。即使与孩子的发展相若,有些人可能对放手让孩子尝试新事物感到不自在或不安。由于家长从小就被灌输「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他们未必想在孩子难过或害怕时给予安慰。这些家长或需更多专业指引才能让他们看到自身经历如何妨碍他们敏锐体贴地回应孩子,但协助他们留意孩子的信号、需求和能力亦可能有助改善他们对孩子的照顾。

支援家长实行回应式的教养

回应式教养可在不同育儿范畴,如喂哺、睡眠或玩乐中实践,专业人士与家长讨论具体的育儿活动或常规时,可向家长介绍相关概念及其长远益处。引导家长敏锐地体察孩子的信号并按之回应,以及帮助他们了解孩子的种种发展需要,都有助他们实践上述原则。此外,情绪支援对家长而言也很重要,既有助他们减压,亦让他们能更好地留意孩子需要。有些家长会受益于亲职课程,从中反思自己作为家长的角色,同时学习管教技巧,以建立亲密而稳固的亲子关系。

总结

自我调节能力会影响日后的学业表现,亦与社交能力、健康行为/生活模式和身体状况,以至成年期的工作成就有关,因此从小开始引导孩子学习自我调节是非常重要。自我调节能力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婴幼儿与照顾者共同调节。回应式教养能为孩子奠下学习自我调节的基础。协助家长敏锐地留意并以切合发展的方式回应孩子的信号,对孩子的长远发展及身心健康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