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繫.情感
培育幼兒社交情緒發展 (七至十二個月)

(03/2021 出版)

隨着寶寶的成長,見證着他漸漸學會坐、爬、發出不同的聲音、進食固體食物……等等,是否讓你感到驚喜和快樂?同時,他的情緒表達也更豐富,對不同人也會有不同反應。研究發現,這些社交情緒能力從孩子出生已開始發展,並長遠地影響他們不同範疇的能力,例如學習、行為等表現。

社交情緒能力可分為三部分:

  • 情緒認知:辨識自己和別人的情緒,並明白到自己與他人的情緒和行為如何互相影響
  • 自我管理:以合宜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以及控制自己的行為
  • 社交互動:與他人相處,建立和維繫關係

以上能力隨孩子腦部發育及其他認知能力逐步發展,三者互相影響難以分割

情緒睇真啲

情緒是與生俱來的自然反應,無論是正面或負面的情緒都有其功用,能提示我們照顧自己的需要,回應眼前的處境,並促進與人溝通和親近。例如在開始進食固體食物後,當寶寶見到自己喜歡的食物時便會感到開心並表現得興奮雀躍;當他嚐到新的食物味道或質感時,則可能會表現猶疑而不願吃。這些情緒的流露能讓照顧者明白他的需要,為他調整食物質感或烹調方法。要知道,無論孩子流露什麼情緒,也沒有對錯之分

研究發現,負面情緒並不會因逃避、否定或壓抑而消失;因此,學習留意理解接納自己和別人的情緒對我們的情緒健康十分重要。即使寶寶未懂得以言語表達情緒,若照顧者能接納他的一切感受陪伴他過渡不同情緒的起伏變化,便可為孩子日後的社交情緒能力以至全面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有助社交情緒發展的要點

孩子的社交情緒能健康地發展,建基於足夠的安全感,並有賴家長

  • 提供安穩和充滿愛的環境,讓孩子探索和學習
  • 幫助孩子辨識和調整情緒
  • 透過遊戲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引導來促進孩子的社交發展

不同階段的社交情緒表現

齊來了解寶寶在不同階段可能出現的社交情緒表現,讓你能更敏銳地回應他的需要:

七至九個月

BB會 家長可以
清晰地展露不同情緒,例如玩「躲貓貓」時會大笑;玩具被拿走時會不高興;在新環境會不安害怕 多和寶寶玩耍和交流,留意他不同的反應並簡單地描述他的情緒
逐漸明白別人的情緒,例如當你生氣地對他說話,他可能會皺眉 留意寶寶對你的情緒表達有哪些反應;我們說話時表情和語氣也應盡量與內容相配,例如當他大哭時不要笑着安慰他,這或會讓他無所適從
喜歡你陪着他,面對陌生人或新環境時會表現不自在或害羞;懂得「擰轉面」或「避開」來面對不喜歡或令他不安的事物 留意寶寶對陌生人的個別反應並按照他的情緒表現來回應;他需要你的陪伴以解除他的不自在,才能慢慢接受其他人。在寶寶情緒上準備好前,勿強迫他或將他交給其他人抱

九至十二個月

BB會 家長可以
「分離焦慮」更為明顯,當要與你分離、面對陌生人或新環境時,可能會表現不安甚至大哭 接納這是成長必經階段,幫助他慢慢建立安全感和適應分離;你可參考後頁「寶寶離不開我,怎麼辦?」的內容來了解更多具體做法
有自己的「偏好」,例如特別喜歡某照顧者或某玩具 接納他的偏好,不用強迫他改變;若他常黏着某照顧者,其他家人可在他安定時,按他的興趣和喜好與他一起玩,讓他慢慢地接受與他們親近
會指着或以聲音告知你他感興趣的事物 欣賞他與你溝通的意圖,簡短明確地說出他的感受和需要,或模仿他的表情、動作來向他表達關注
有時會在你面前刻意搗蛋或不聽從指令,來看看你的反應;雖然有時會讓照顧者生氣,但這只是孩子探索世界的方式,也是近一歲孩子的常見表現 多猜想他背後的需要,同時引導他以合宜的行為表達,例如他向你丟東西,你可回應「想試試丟東西?不可以丟向我」;接着示範你可接受的玩法,如輪流將玩具扔入盒中

約八、九個月大的嬰兒不單能夠辨別他人的情緒,也能領會到他人的表情與某些情況相關。例如當媽媽笑容滿面地對寶寶說「不要玩搖控」,寶寶便會按媽媽的笑容判斷他可以繼續玩;但若媽媽收起笑容嚴肅地說同一番話,寶寶便會停一陣子。這稱為「社交參照」(social referencing) 能力,幫助寶寶從家長「眉頭眼額」的提示中,學習什麼可以做及如何探索事物。

這個階段的寶寶仍需要你留心觀察他的需要、個人特質和脾性,並按他的特性敏銳地回應。不論高興或難過,他都需要你陪他共渡。

想了解更多,家長可參閱相關單張:《親子溝通 — 給一歲前嬰兒的家長》和《培育高「EQ」孩子,從零歲開始》。

若你對孩子的社交情緒發展有疑慮,可向母嬰健康院、家庭/兒科醫生或有關醫護人員查詢。

寶寶的感受和行為會受到家長的情緒影響,而家長的情緒表現既會影響孩子如何表達和調節情緒,也會影響自己愛護和照顧孩子的能力。因此,如家長發現自己或家人有情緒困擾,宜及早正視和處理,有需要時可向母嬰健康院或其他專業人士尋求協助。

寶寶離不開我,怎麼辦?
如何過渡「分離焦慮」的階段

約從8個月大開始,寶寶常於與家長分開或見到陌生人時顯得緊張,較以往纏人和容易哭鬧,需家長安撫才能平復情緒和適應轉變。不同的寶寶也會因着自己獨特的脾性而有不同表現,有些在疲倦、肚餓或生病時,情緒起伏更強烈和更纏人。這情況或會影響寶寶的日常活動或社交生活,令家長感到煩惱。

其實,「分離焦慮」是寶寶成長的正常表現,這顯示他已和你建立親密關係和感情。因為寶寶未有時間概念,難以明白你稍後便會回到他身邊,所以當他留意到你似乎要離開他或有陌生人時,便會感到惶恐不安。隨着年紀漸長以及照顧者耐心引導,「分離焦慮」一般在孩子18個月大左右會逐漸消退。

你可參考以下方法幫助寶寶適應分離和學習調適情緒:

  • 保持日常規律:這有助增加寶寶的安全感
  • 提供短暫分離的機會:家長可在平日把他放在你視線範圍內而安全的地方,先和他玩他喜歡的玩具,待他專注玩耍後可慢慢走遠或短暫離開他視線範圍,讓他逐漸習慣
  • 習慣說「拜拜」:與寶寶分離時習慣跟他說再見,不要靜悄悄地溜走,以免寶寶因突然看不到家長而缺乏安全感。若他哭鬧或纏着家長,家長可平靜而堅定地將他交給其他照顧者,溫柔簡短地說再見,不宜拖拉。照顧者可先安撫寶寶,再透過其他活動分散他的注意
  • 投其所好,換取信任:若你不是寶寶「偏好」的照顧者,也不用因此放棄親近和照顧寶寶;你可跟隨他的興趣,與他一起玩他心愛的玩具,讓他慢慢接受你
  • 陪伴寶寶慢慢適應:若因事要將寶寶交托他人照顧,家長宜預留時間陪伴寶寶一會,先讓他安定下來才離開,也可給他準備平日喜歡的玩具或慣用物品,增加他的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