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與電子熒幕產品

電子熒幕產品的湧現使它成為家庭中不可或缺的物品。由電視、電子遊戲機、電腦,到智能手提電話及平板電腦,因成人的原故,小孩都輕易地接觸到這些產品。當很多人都認為小孩透過電子熒幕學習是想當然的大趨勢,我們有沒有考慮到這些產品怎樣影響他們呢?

熒幕時間對兒童健康的影響

有大量研究指出兒童花在電子熒幕的時間與過胖成正比(註1,註2)。兒童坐下來看電視和影碟時活動量就減少,同時,容易有邊看邊吃零食的習慣。在電視節目中頻密播放的零食廣告,更會誘使兒童多吃「垃圾零食」。熒幕時間不單蠶食了兒童花在體能活動的時間,熒幕時間長本身亦是心腦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高危因(註3,註4)研究指出花在電視或電子遊戲的時間愈長,兒童的血壓、非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胰島素抗性指數(HOMA-IR)愈高,這些因素亦與成人罹患心腦血管疾病和糖尿病有關。

兒童花在熒幕時間的量亦與睡眠質素相關(註4,註5),特別在晚上,睡眠規律擾亂了,他們少睡了,更會因電視節目內容而引起不安,不敢睡或夜半醒來。有些家長會讓孩子一邊吃飯一邊看熒幕(電視、平板電腦與智能手提電話),結果是孩子只專注於熒幕而被動地張口,他們不會享受食物,不會學懂自己吃飯的技能,對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百害而無一利。

市面不少兒童電視節目、影碟和電腦軟件聲稱具教育功效,促進兒童語言發展和學習能力。這些材料的內容固然重要,如何運用更加影響它們的作用。愈來愈多研究顯示,兩歲以下的幼兒單獨看這類學習材料,他們的字彚並無明顯增加,反而熒幕時間愈長,愈有語言發展遲緩的問題(註6)。三歲以下的兒童必須要有成人在旁跟他一邊看一邊解說,才會對語言學習有幫助。單只是成人跟兒童交談,又遠比在成人指導下看影碟學語言優勝(註7,註8)。

我們亦須避免兒童長時間或近距離對著熒幕產品。眼睛缺乏適當的休息,便很容易乾澀,調節力減弱,長時間近距離用眼睛也會影響視力

熒幕時間對兒童行為的影響

兒童從模仿中學習,電視、影碟和電子遊戲中人物的攻擊性行為會增加一些兒童的暴力行為(註9)。成人長對着熒幕,兒童也會如此。熒幕時間愈長,與人溝通接觸的機會自然減少,長遠來說,可能對兒童建立同理心和社交能力有妨礙(註4)。

初步研究結果指出幼兒期的熒幕時間與少年期的專注力失調相關(註10)。雖然暫未證實兩者如何關連,不過,同時進行多於一種熒幕活動 (multi-tasking)的現象已出現在兒童當中(註11),例如同時做家課、看電視和用手提電話玩遊戲。不間斷的集中和在不同的工作之間轉換注意反而令腦部難於負荷,造成專注困難,難以透徹思考和做決定。

有效減低熒幕時間

一篇系統性評論歸納了由1998至2011年,對兒童進行的熒幕時間介入計劃(註12),發現最有效減低熒幕時間的方法是:運用電子監控器設立程式,去控制收看電視節目和使用電腦的時間和內容;以體能活動時間去換取看電視的時間;以及在有婦女及兒童健康服務的診所提供媒體教育指導;當中家長積極的參與是重要因素。

值得一提的是這些計劃涵蓋了不同的介入地點如學校、社區、健康院及家訪,顯示教育工作者、社區工作人員和醫護人員均應了解家長對熒幕時間的看法及兒童所花的熒幕時間,並對家長進行媒體教育指導,增加家長對熒幕時間的好處與不良影響的認識,幫助孩子善用熒幕時間。教育工作者、社區工作人員和醫護人員亦須深思,在兒童休息或等候時段提供的電視、影碟放映時間,是否可以其他活動替代。

探射燈

美國兒科學院建議兩歲及以上的熒幕時間每天不應多過兩小時(註13),兩歲以下更應 避免接觸任何熒幕產品(註14)。很多時候,幼兒─特別是未滿兩歲的嬰幼兒─常因成人自己在旁看熒幕而間接有「二手熒幕時間」─特別是「二手電視」,在不知不覺間從中吸收的訊息遠比我們想像多。由於一歲的幼兒已能從電視中學習情緒反應(註15),而且嬰幼兒腦部發育未成熟,很容易受外來刺激影響,我們必須避免他們有「二手熒幕時間」及用這些產品代替保姆(註4,註14)。就算家長有與孩子談天玩耍,背景開著的電視亦會影響親子溝通的時間和質素(註16)。

要了解電子熒幕產品對青少年的正面和負面影響,可以參考連結文獻及衞生署
2013年7月出版的《非傳染病直擊》。

小貼士

  • 家長要以身作則,減少熒幕時間
  • 不應在睡房內放置電子熒幕產品
  • 電子熒幕產品應由成人監管,不應經常開著
  • 訂立規則和後果,限制兒童的熒幕時間,並須堅定一致地執行
  • 細心選擇電子熒幕產品的內容
  • 兒童進行熒幕活動時,成人應在旁引導,跟他們解說內容,中間要有短暫
  • 休息
  • 盡量以優質親子時間─包括談天、親子閱讀、玩耍和體能活動─來代替熒幕時間,更能促進兒童智能、身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