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情緒問題
劇本
標題:產後情緒問題
劇目:產後情緒問題
場景:懷孕母親阿芳在醫院做超聲波檢查,然後和丈夫選購嬰兒服裝。而奶奶就預備湯水給阿芳;阿芳亦去參加健康院的產前育兒課程。
場景:產房內,初生寶寶出來了,父母見到新生孩兒很高興。
護士:頭出來了
寶寶:很光亮啊!這些人為何在團團轉?究竟在幹甚麼?好像很忙碌似的
護士:阿芳看看小寶寶是男還是女?
芳:小寶寶是個男孩
寶寶:原來這是我媽媽,難怪如此熟悉,我在你的肚子裡躲了十個月呢!
坤:小寶寶,你好嗎?
寶寶:這是誰?為何滿頭大汗呢?應該是我爸爸。
坤:小寶寶,過來讓爸爸抱一下。
場景:新生孩兒回家了,親朋好友都很高興,寶寶卻哭起來,姑姑幫寶寶換尿布
坤:小寶寶回來了。
姑姐:小寶寶回來了。
芳:請你們小心,你們小心些....
婆婆:好可愛啊....
寶寶:喂...你們不要爭,轉得我頭暈了,沒錯,你們很高興,但也要想想我的感受
姑姐:我也要抱。
芳:先讓我把衣服弄好。
姑姐:不,我知道他定是尿濕了,讓姑姑給你換尿布吧。
芳:你會嗎?
姑姐:可以吧!來....小寶寶哭了,姑姑給你換尿片。
叔叔:童子尿很棒的。
寶寶:不好意思。
芳:乖...別哭...,小寶寶別哭,乖啊。
場景:媽媽阿芳一個人在家照顧寶寶,換尿布,清潔,做家務. 媽媽愈來愈感到情緒不穩。
寶寶:媽媽為甚麼不開心?我不乖嗎?讓我親親你吧。
場景:關太接受訪問。
關太:生了孩子後一直沒休息,很疲倦,但要餵哺母乳,很害怕他沒吃飽,因餵哺的技巧不好,很沒有自信,即使給他洗澡也不敢,為甚麼?因為怕弄傷他,當時我也不懂找朋友聊天,逛街,生活只圍繞健康院,家及小寶寶,整個人的情緒很懷,很想哭,也不知道為甚麼?每當聽到小寶哭都很害怕,最初也不發覺有產後抑鬱這問題,以為產子後想自殺才是產後抑鬱,回健康院跟護士談及情緒問題,原來自己已經有產後抑鬱,護士幫我了解自己的情況不少,還有家人,丈夫的關心與支持,我的問題慢慢才得以解決。
場景:陳太接受訪問。
陳太:記得最初生了小孩後睡得不太好,精神很差,小事情也發脾氣,情緒波動很大,很容易哭,此外,沒經驗帶孩子,總是擔心自己帶得不夠好,特別是晚上,我會擔心孩子的被子不夠,或是害怕被被子壓著不能呼吸,幸好有我媽媽幫我照顧他,特別是最初幾個月,我這才有空休息,放鬆一下,其實產前我和丈夫,已很注意那些產後情緒的問題,找了很資料,上網看,看書等,當真有問題時我丈夫很快能察覺,並且多關心及支持我,讓我能有傾訴的對象,那我很快便能適應過來。
場景:陳敏兒介紹產後情緒問題。
陳敏兒:產後情緒問題主要可以分為,產後情緒低落、產後抑鬱,產後精神病三種,我們首先談第一種產後情緒低落,平均大約影響半數的產後婦女,通常在產後三日至五日內出現,這些產後婦女會感到情緒不穩定,煩躁不安和容易哭,有時還會難以入睡,在這個時期,如人果當事人,能夠得到家人的體諒和關懷,一般是可以在數日內自然痊癒的,第二種就是產後抑鬱,若產後情緒低落的情況,持續兩星期或以上,而且影響到產後婦女的日常生活,例如她不能夠自己處理家務,或照顧嬰兒等,那麼她便可能已患上產後抑鬱了,我們稍後會繼續講解,產後抑鬱這個情緒問題,至於第三種就是產後精神病,這個情況比較少發生,大概每一千名嬰兒出生,有一至兩名產後母親患上這病症,一般在產後十四日內發病,最明顯的病徵是,聽到有人和她說話的幻覺,有被他人傷害的怪異想法,及有自殺和殺嬰的念頭,這個情況較為緊急,專科的照顧非常重要,需要立刻介到精神科,或到急症室求診,讓我們現在深入探討一下,產後抑鬱這個問題。
場景:晚上新生寶寶哭鬧不停,媽媽阿芳忙於安撫,爸爸阿坤被哭聲吵醒
芳:小寶寶?為甚麼哭?
坤:寶寶又哭了
芳:不知小寶寶是否有事呢?
坤:他每晚都這樣哭的,我明日還要上班的
芳:小寶貝...乖,媽媽和你出去看星星...,乖...別吵啊!別吵啊...乖,我們看星星...乖,別吵,小寶貝...
場景:爸爸阿坤下班回家,看到媽媽阿芳獨自坐在客廳梳化和哭泣,沒理會寶寶哭鬧
坤:我回來了,為何孩子哭得這麼兇也不看看他
芳:你看不行嗎?照料他一整天休息一會也可以吧
坤:為甚麼哭?老婆,你又為何哭?爸爸抱...別哭
場景:媽媽阿芳在廳中哭泣、發脾氣及把咕𠱸扔向相架發洩。
場景:陳敏兒介紹產後抑鬱。
陳敏兒:根據研究,大約百份之十的產後婦女,都有類似阿芳這種情況,受到產後抑鬱的影響,她們通常在產後六個星期內發病,有些或會在產後一年內出現病徵,病徵包括有,患者會易哭、煩躁、憂慮,甚至覺得生孩子出來是受罪,有些更會出現失眠、食慾不振,及腰酸背痛等徵狀,患者會沒興趣做事,忽略自我儀容,逃避社交接觸,對嬰兒過份緊張或冷漠,嚴重些可能還會有,傷害自己的念頭,其實,產後抑鬱,有時侯並不容易察覺,一般人甚至連產婦自己都誤以為,這些只是產後身體疲累,及適應產後生活,而產生的情緒波動,即使產後婦女感到,自己情緒有不對勁,亦不一定會尋求協助,因為以為能自己痊癒,又或者害怕別人說,她不是一個稱職的母親,甚至說瘋了,所以只有少數會向醫護人員求助,因此很少患者能得到適當的治療,其實產後抑鬱並不是瘋了,如果及早求診,就可以早日康復。
場景:媽媽阿芳在家中用電話,奶奶按門鈴,阿芳開門給到訪的奶奶。
芳:我知道了,好的,我不說了。
芳:奶奶。
奶奶:家嫂,幹甚麼?又哭了?
芳:沒有。
奶奶:寶寶看見你不開心,他也會不開心的,我弄了湯拿來給你喝!你快趁熱喝吧!我先去看看乖孫,乖孫兒,奶奶來了。
場景:奶奶在房中抱起寶寶然後到客廳。
奶奶:寶寶為何穿這麼少衣服,著涼便麻煩了,早叫你們搬近我家,帶孩子這回事,我們老人家總是較有經驗,寶寶,奶奶最疼你,乖。
場景:爸爸阿坤下班回家。
坤:老婆,我回來。
奶奶:別吵,家嫂睡了,進來吧!
坤:媽,甚麼事!
奶奶:不如你和家嫂商量一下,搬近些我那兒住吧?那樣我可以經常來看看你們,又可以多弄些湯水給你們喝。
坤:但阿芳才剛生完孩子不久,不如等她精神和體力好些再算吧。
奶奶:但我時常見她哭,不知是否太辛苦不懂得帶孩子?
坤:我想也可以的。
奶奶:如果不搬家,不如你把寶寶抱過讓我帶吧!
坤:媽,我知你很關心我們,不過我們也不想你太操勞,不用擔心的,如果有問題,我們會找健康院姑娘教我們的。
奶奶:隨你喜歡吧!那是我的孫兒我才幫忙,晚了,你早些休息,我收拾好東西會自己回去的了,你早些睡吧!
場景:爸爸阿坤工作中和同事傾談。
同事:坤,大家都已出去吃午飯了,你還在?你在幹甚麼呀?這麼累的?
坤:每晚也沒覺好睡,不累才怪
同事:寶寶才剛出生,大人小孩也要時間適應的
坤:原來做爸爸這麼大壓力的,不單每晚沒覺睡,第二天又要回來工作,回到家還要做家務,我快受不了。
同事:我女兒出生時也是這樣,阿芳才剛剛生完小孩,當然需要多休息些,你暫時辛苦一些吧!
坤:我太太現在只會想著孩子,我怎麼辛苦她會知道嗎?
同事:你這麼快便吃醋?
坤:以為家裡多了一個孩子,一家人本應是開開心心的,誰知道...每一天都家無寧日。
同事:你和阿芳一向感情都很好的。
坤:不知為何,自她生完孩子之後,每天都很煩躁,稍有不安便發脾氣,再不是便哭,我也不知道發生了甚麼事?
同事:阿芳會不會是有...產後抑鬱呢?
坤:產後抑鬱?不會吧...
場景:陳敏兒再介紹產後抑鬱。
陳敏兒:一個新生命的誕生,對每個家庭而言,都是一件值得開心的事,但是如果因為生育嬰兒,而影響到母親的精神健康,實在令人覺得選遺憾,醫學界至今,仍未能全確定產後抑鬱的成因,而事實上這亦可以是,在沒有明顯的原因下產生,以下是一些,可能誘發產後抑鬱的因素:產後賀爾蒙急劇轉變、要適應產後的各種轉變(例如:照顧嬰兒)、產後乏支援、體力透支、缺乏休息,家人的關係不協調(例如:婆媳帶孩子的方法有別)、定庭濟出現困難(例如﹕失去預算)。
陳敏兒:照顧嬰兒可以是一份,令人心力交瘁的工作,所以很多媽媽的情緒,在這期間都會受以上的因素影響。
場景:爸爸阿坤下班回家,看到媽媽阿芳獨自坐着,家中一片漆黑,看到爸爸媽媽吵架,寶寶也哭起來了。
坤:老婆﹑我回來了,為何這麼晚也不開燈?
芳:你也知道晚嗎?這麼晚你又到了哪兒?
坤:不就是加班,公司很多工作做,寶寶怎樣?
芳:你只懂得想著孩子,你有關心一下我嗎?
坤:我有甚麼時侯不關心你呢?
芳:有需要每晚加班工作至這麼晚嗎?
坤:老婆!現在家裡多了一個人,開支大了許多,還有外面環境這麼差,到處也在說裁員,不努力點很容易會連工作也丟了,還有孩子整晚不停哭,第二天我怎麼夠精神上班。
芳:孩子你也有份的,只有你上班才辛苦嗎?我照顧孩子也很辛苦的,單是餵奶換尿片,我已沒有空閒的時間了,還得要做家務,我每一晚也睡不夠,有時侯傷口又發痛,你只懂得回來發脾氣,我有多辛苦你可知道嗎?
寶寶:媽媽照料真的很辛苦。
坤:現在是你先發脾氣。
芳:我不是發脾氣,我只是跟你說說而已。
寶寶:你們又吵架了,那麼不妨上我的一份兒吧!
場景:媽媽阿芳在家呆坐,奶奶開門給到訪的廬小姐。
奶奶:盧小姐
盧小姐:伯母,很久沒見了。
奶奶:是的。
盧小姐:你好嗎?
奶奶:還可以。
盧小姐:我剛路過上來探阿芳。
奶奶:好,進來坐坐,隨便吧!阿芳,盧小姐來探你!
盧小姐:謝謝,阿芳,送給你的,怎麼呆頭呆腦?沒甚麼事吧?為何把自己弄成這副模樣?別只顧帶孩子不理自己的外貌。
芳:Kathy
盧小姐:甚麼事?你是否不舒服?
芳:我很辛苦。
盧小姐:發生甚麼事?告訴我,我一定會幫你的。
芳:我覺得很辛苦。
盧小姐:好,我明白,哭出來會舒服些的,一會兒慢慢再說吧!
芳:我既害怕看見別人,又不想上街,總之甚麼也不想做。
盧小姐:怪你這麼久不打電話找我,我以為你忙著帶孩子,才不敢找你而已。
芳:我覺得自己很不中用,既不懂得照顧寶寶,又不懂得做個好妻子,阿坤回來只懂得對我發脾氣,我真不知該怎麼做。
盧小姐:不如這樣吧,我和你上街逛一會,你自己也要放鬆一下的。
場景:廬小姐和阿芳離家出外,奶奶幫忙抱着寶寶。
奶奶:寶寶。
寶寶:媽媽,別這麼傻,其實你已把我照顧得很好。
場景:陳敏兒繼續介紹產後抑鬱。
陳敏兒:這時侯朋友的關懷是很有用的,像Kathy這樣,已可以幫助阿芳放鬆一下自己了,產後抑鬱是可以按病情深淺,和誘發因素,而決定處理,及治療的方法,家人的了解和體諒亦可幫助解決,或減輕一些基本的問題,如能及早接受適當的幫助及治療,大部份患者都可以完全康復,只有少部份的患者病情持續,需要較長期的跟進,據研究顯示如果缺乏適當的治療,有一半的個案在產後兩年,仍然受到產後抑鬱的折磨,嚴重的還會有自殺的傾向,而這些患者,將來患上抑鬱病的機會亦較高,日後她們再懷孕的時候,亦較容易出現產前或者產後抑鬱,產後抑鬱更加會影響到,患者與家人的關係,就像片中的阿坤和阿芳般,婚姻關係受影響變差也是很常見,患者亦會較難,與嬰兒建立關係,嬰兒得不到妥善照顧情況下成長,自然變得沒安全感及煩躁難照顧,令當事人的抑鬱情況加深,形成一個惡性循環,所以產後抑鬱是絕對不容忽視的。
場景:爸爸阿坤下班回家,看到媽媽阿芳坐在沙發,抱着寶寶. 阿芳知道丈夫關心自己也感到高興。
坤:我回來了,阿芳,我買了你最愛吃的蛋撻給你吃,這陣子你照顧孩這麼辛苦,不如我幫一下你吧!來爸爸這裡,阿芳,我想清楚了,工作是很重要,但是你和寶寶對我更重要,最近你這麼辛苦,又這麼不開心,不如我明天陪你回健康院,跟醫生、姑娘說說看?他們一定有辦法解決我們的問題。
芳:其實我也不知道能熬多久。
坤:放心吧,我明天就和你去健康院,那麼就乖了,怎麼樣?今天有沒有欺負媽媽?
場景:陳敏兒繼續介紹產後抑鬱。
陳敏兒:其實,產後抑鬱是可以預防的,在準備生孩子之前,準父母應該作好充分的準備,例如在經濟、居住,和生活上作好安排,那便不會因失去預算而感到徬徨,夫婦在產前階段不妨多參加,產前健康講座和實習班,或閱讀有關的書籍,減少對懷孕、分娩,及育嬰方面的憂慮,夫婦與家人也要保持良好的溝通,這樣會有助增進夫婦,或者家人之間的了解和體諒,如果經濟許可,不妨預早安排,產後的協助和支援亦很重要,例如在產前一、兩個月,請一個工人或陪月的人,讓大家有足夠的時間,去適應及熟習環境,還有,在懷孕和產後期間,應盡量避免生活上有太大的轉變,像搬屋、轉職等,因為這些轉變,可能會增加產後婦女的心理壓力。
場景:陳敏兒介紹健康院尹護士長。
陳敏兒:尹姑娘。
尹姑娘:敏兒,在適應產後生活方面,首先產後婦女要確保,自己有足夠的休息,因為情緒低落和抑鬱,可以是生理因素的影響,像當寶寶睡了以後,自己也要珍機會小睡片刻,如果找不到人幫忙做家務,夫婦倆便要重新安排或分擔家務,盡量減低產後婦女的工作量,例如把每一天用過的碗碟,儲起來一次過清洗,騰出多些時間休息,此外,產後婦女需要保持,均衡飲食和吸收多些營養,如果沒有胃口,可以嘗試少吃多餐,當需要別人幫助的時侯,例如餵哺母乳的問題,可以向母嬰健康院,醫護人員尋求協助,千萬不要默不作聲躲起來,丈夫和家人,亦應該多陪些太太,多些關心和體諒她,有機會最好放假,陪太太和寶寶。
場景:爸爸阿坤和媽媽阿芳到餐廳用餐。
芳:餐廳好像曾經裝修。
坤:是的。
芳:這個以前不是放那兒的。
坤:這個是新造的。
芳:謝謝,老公,今日既不是我生日也不你生日,為甚麼我們出外吃飯?
坤:跟老婆出外吃飯也要講原因的嗎?以前我們也經常來的。
芳:不錯,但自從有了孩子後,我們好像…
坤:我看見你最近這麼辛苦,所以和你出來散散心,人家說生完孩子,不應整日躲在家,有空你可約會朋友逛街看戲,寶寶可以暫時給媽媽照顧的。
芳:其實你和奶奶是否覺得,我照寶寶不妥善。
坤:說真的,你是第一次帶孩子而已,其實我們該學怎麼欣賞自己,不該為一些不理想的事而不開心,否則這樣令自己壓力更大。
芳:老公,你今天特別…多話說。
坤:多說一些,多溝通些不好嗎?
芳:好,夫婦倆最重要是溝通,但我肚子很餓了
坤:你想吃甚麼?
芳:先看看餐牌吧!
坤:這兒沒蛋撻的
芳:吃別的也可以吧?
坤:可以。
場景:陳敏兒繼續介紹產後抑鬱。
陳敏兒:其實,當丈夫的也有很大壓力,有機會放假鬆弛一下或做些運動,都有助紓綬精神上的壓力,像阿坤般和朋友傾訴,亦是很有效的辦法。夫婦在適應產後生活上,可能會經歷很多困難,甚至出現一些爭執,但是只要大家積極面對困難,互相體諒和扶持,一定可以克服暫時的困境。有時侯,即使未作好恢復性生活的心理準備,亦應該保持夫婦間的親密關係,好像一些親吻或者愛撫的接觸,亦可以幫助夫婦,早日回復正常的性生活。
場景:爸爸阿坤和媽媽阿芳推着嬰兒車在公園散步。
芳:老公,我真的很開心,我覺得現在一生中最幸福的日子。
坤:逛逛公園便這麼開心了,那麼我和兒子以後,經常也可以令你這麼開心了。
寶寶:如果以後你們不再吵架,我們一起在哪裡都會這麼開心的。
場景:陳敏兒和尹護士長介紹母嬰健康院支援媽媽產後情緒的服務。
陳敏兒:尹姑娘,母嬰健康院,能提供些甚麼服務給產後婦女?
尹姑娘:母嬰健康院有很多不同的,健康講座、實習班及互助小組,給孕婦和產後婦女,學習育嬰的常識及技巧,增強她們對培育幼兒的信心,還可以結識一些產後母親,與她們分享照顧嬰兒的心得,產後經歷和感受,透過分享經歷和小組討論,產婦不單只得到共嗚,和心理上的支持,亦可以詢問護理人員,有關育嬰問題,減少不必要的疑慮。
陳敏兒:如果產後婦女在情緒上出現問題,母嬰健康院又有甚麼服務,可以幫助她們呢?
尹姑娘:產後婦女如果有情緒上的問題,可以向醫護人員傾訴,幫助開解,母嬰健康院可按個別情況或需要,轉介產後婦女見精神科醫生,作進一步的跟進,有一些婦女可能需要更深入及更長期的心理輔導,有時亦可能需要藥物的輔助,而一些有關的服務機構,例如社會福利署轄下的家庭服務中心,或一些提供心理輔導的志願機構,都可以提供適當的援助。
場景:爸爸阿坤和媽媽媽阿芳在家吃飯。
坤:好香啊!
芳:還可以吧!
坤:吃飯!吃一隻蝦,老婆
芳:老公,其實可能我們之前不太了解情緒的問題,才會承受了這麼多不必要的痛苦,如我們可早日察覺問題的嚴重性,那就不用被困擾這麼久。
坤:幸好還來得及,不然我真的不知該怎麼辦。
陳敏兒:記著、要關心和留意身邊產後婦女的情緒和狀況,如果有需要儘快向有關機構了解情況和尋求協助,祝大家有一個幸福快樂的家庭。現在是否很幸福快樂呢?快吃飯吧!
坤:吃飯。
場景:爸爸阿坤,媽媽阿芳和寶寶的開心合照
標題:輔導服務機構及熱線
衞生署:母嬰健康院母乳餵哺熱線29618868
社會福利署24小時熱線23432255
循道衛理楊震社會服務處:輔導服務 21714111
已婚婦女情緒支援熱線27809723
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23892222
醫院管理局24小時精神科熱線24667350
你的家庭醫生或者在緊急情況下到各醫院急症室求助
網址:http://www.postpartum.net
嗚謝:香港中文大學婦女健康促進及研究中心
製作:衞生署中央健康教育組家庭健康服務
如欲知道更多健康知識,請致電衞生署健康教育專線或瀏覽本組網頁:http://www.info.gov.hk/healthzone 熱線:2833 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