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職系列11 —— 交朋友

(02/2023 修訂內容)

幼兒的社交發展

隨着智能、語言及情緒的發展,兩至三歲的幼兒在社交上有明顯的進步。他們不再只是各玩各的,而是開始與小朋友互相追逐、模仿,一起遊戲。在與同伴相處的過程中,他們逐漸學習到簡單的社交技巧,包括基本的禮貌、輪流玩耍、分享玩具及解決紛爭等。這些都是他們日後建立成功人際關係及和諧家庭的重要基礎。

從家庭開始

家庭是幼兒學習社交技巧最好的地方。兩歲幼兒喜歡模仿成人的行為,家長應為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

在家庭中培養有禮的習慣:

  • 以身作則,向孩子示範與人相處的禮儀,每天都彼此問候,說聲:「早晨」、「晚安」、「再見」,多說「唔該」、「多謝」等。
  • 可請孩子說「唔該」或「多謝」,才答允他的要求。
  • 鼓勵孩子和別人打招呼。若孩子不願說話,則教導他望着對方,以點頭或揮手代替。

在家庭中建立分享、輪流和合作的常規:

  • 你可以利用進餐時,教他分享和輪流的常規:「這裡有兩件蛋糕,一件給哥哥,一件給寶寶。」「爸爸先給姐姐倒牛奶,然後给寶寶倒牛奶。」
  • 孩子玩耍時,鼓勵他合作和輪流,如把車子在兩人之間互相來回地推或合作砌積木。
  • 邀請孩子參與收拾玩具。
  • 不要總是要求兄姊或其他親人遷就孩子,否則,久而久之,孩子會養成唯我獨尊的性格,不懂得禮讓。

在家庭中製造與人相處的樂趣:

  • 鼓勵他參與兄弟姊妹的遊戲,避免他經常進行靜態的個人活動。
  • 一家人玩集體遊戲,例如:「火車過山洞」、「有隻雀仔跌落水」等。

累積社交經驗

兩歲幼兒的社交經驗不多,如果家中沒有兄弟姊妹,和小朋友一起遊戲的機會更少。你可試為孩子作出以下安排:

  • 讓孩子外出與人接觸,例如:帶他一起上市場、探訪鄰居或與朋友聚會等。
  • 幫助孩子建立熟悉的社交圈子,例如:帶孩子到公園玩,參加小朋友的生日會,邀請小朋友一起玩耍,安排孩子上遊戲小組、幼兒中心或幼稚園等。

與同輩相處

兩歲的幼兒尚未有清晰的時間觀念,腦海中只有此時此刻,若別人要求與他分享手上的玩具,他便以為會永遠失去它。即使孩子到了三歲,可以開始與別人分享玩具了,他亦只會選擇性地將玩具借給他喜歡的小朋友——正如你不會將你心愛的物品隨便借給別人一樣。你的悉心指導,可幫助孩子在不同的場合與同輩相處時,學習輪流和分享。

教導孩子與友伴輪流玩耍:

  • 當孩子排隊等候時,你可在旁和他說話,分散他的注意力。
  • 預先告訴孩子他可以玩多久,例如:「每人只可以玩一會兒/數二十下的時間,時間到了便輪到下一位了。」
  • 遊戲將要結束前,先給孩子心理準備:「時間快到了,我數十下,就要結束,輪到下一位小朋友。 1、2、3…、10 !」
  • 不妨加入想像,引導孩子接受遊戲告一段落:「時間快到,趕快駛入停車場吧。」「再見鞦韆,下次再來跟你玩。」
  • 讓孩子覺得還有更好的玩具/遊戲:「你看!這些積木真漂亮,快來看看這是甚麼動物圖案!」
  • 如果孩子不願意放下手上的玩具/遊戲,接納他的感受:「你很喜歡這輛單車,還想玩一會兒,是嗎?」然後引導他學習輪流等候:「我們再排隊吧。」亦可提供其他選擇:「還是想砌積木呢?」

教導孩子與訪客或探訪朋友時分享:

  • 在親友到訪前,先與孩子商量哪些玩具是他願意與人分享的,並收起他不願意與人分享的玩具。
  • 與孩子探訪親友時,請孩子選擇一些易於攜帶、又可與小朋友分享的玩具。
  • 在要求孩子與人分享前,告訴他這份玩具只是暫時借出,別人是會歸還的:「把玩具借給小朋友玩一會吧,我們/他走的時候,他便會還給你。」
  • 當孩子願意借出玩具時,立即加以稱讚:「寶寶肯與小朋友分享,真乖,爸爸很高興。」

怎樣處理一些常見的同輩相處問題?

  1. 孩子十分害羞,怎麼辦?

    有些孩子較為沈靜内向,需要較長時間來適應陌生人。家長不宜催促或勉強孩子,以免令他更焦慮。你應嘗試體諒和接納孩子的特性,採取循序漸進的方式,耐心地引導他與人溝通:

    • 先陪同孩子觀看其他小朋友遊戲,讓他從觀察中學習。
    • 以身作則,示範怎樣參與其他小朋友的遊戲。
    • 在適當的時候邀請孩子一起加入。
    • 若孩子仍然拒絕參與,不要責罵或取笑孩子,以免打擊他的自信心,令他更加不敢與人接近。你要表示接纳:「我明白你可能想再多看一會。當你想玩的時候,可以告訴我。」
    • 若孩子願意參與,待他投入遊戲後,你可逐步退出,但仍要從旁觀察,以作支持。
  2. 孩子搶别人的玩具,怎麼辦?

    兩歲的幼兒仍以自我為中心,常常會因為爭奪玩具而爭執。其實,這並不代表孩子天性霸道,而只是他們尚未學懂如何解決問題,及未能考慮別人的想法或感受而已。可先觀察孩子之間的反應,在適當時才介入:

    • 若孩子把玩具搶到了手,你便要立即介入:「那是小朋友的玩具,不可搶。」引導他去想其他辨法:「你想玩那個玩具,應該怎麼辨?」「對了,你可以去向小朋友借。」「用你的玩具與小朋友交換或是等他玩完你才玩,都是好主意。」
    • 若對方堅決不讓他搶走玩具,孩子不開心地退下來,你可向孩子表示理解他的心情:「小朋友不讓你玩,你不開心是嗎?但那是小朋友的玩具,如果他的玩具被人搶了,也會像你般不開心。」引導他去想其他辦法。若對方後來同意借玩具給他,教他說聲「謝謝」;不然,就要嘗試用別的玩具或遊戲去吸引他了。
    • 不要妄下判斷,偏袒某方,命令一方退讓。孩子不會就此學到與人分享和解決問題。
  3. 寶寶常常打人,怎麼辦?

    幼兒因爭奪玩具而打架,是他們常用的解決問題途徑。他們也會在受到挫折或情緒欠佳時作出攻擊性行為。適當的教導可防止幼兒將「打人」變成習慣,亦幫助他們依正途去解決問題:

    • 事先與孩子協議兩、三條和小朋友玩耍的規則,例如:「要輪流玩」、「要愛護小朋友」等。說明不守規則的後果就是「把玩具拿走一分鐘」或「去冷靜一分鐘」。
    • 若孩子友善地與人玩耍,便稱讚他。
    • 若孩子在玩耍時打人,即時阻止他:「停手!把小朋友打痛了。你想玩就要輪候。」
    • 若孩子仍未能停止,則可將他帶開至另一邊,並要他冷靜下來一分鐘,期間不給他任何注意。
    • 他安靜地待上一分鐘後,可讓他再參與遊戲,提醒他要守規則。
    • 跟着可引導孩子跟對方握手言和。他跟小朋友和氣地玩時,便要稱讚他。
    • 處理時不要縱容孩子,也不要長篇大論說道理,更不應以暴易暴,責打孩子。要用堅定有效的方法,令他學會粗暴待人的後果。

兩歲的幼兒大多數都不會遵守秩序或與人分享自已的玩具,這是孩子發展必經的階段。家長不應期望孩子在沒有指導的情況下能跟同伴和諧共處;以身作則和耐心引導,可協助孩子逐步學懂與人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