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發展知多少 — 給學前兒童的家長

(06/2016 修訂內容)

孩子開始上幼稚園或幼兒中心,標誌著他們的成長進入另一個里程碑。他們不單只接受家庭教育的薰陶,也會在學校學習不同的知識和技能,因此家庭與學校在孩子的發展中均擔當著重要的角色。兩者若能保持緊密的聯繫,定能更全面地扶助孩子的學習和成長。

兒童發展知多少 — 給學前兒童的家長

作為父母,都希望孩子在認知、語言、體能、自理及社群等各方面有着均衡的發展。當懷疑孩子有任何發展或學習問題時,為避免不必要的擔憂,家長和老師在觀察孩子的表現時應先考慮以下各重點:

  • 孩子的發展是一個持續的過程,有既定的先後次序,但個別的發展進度會因人而異。
  • 有些孩子在某方面的發展比較快,但在其他發展範疇則與同齡相符或稍慢,這是很自然的事。
  • 孩子在不同的環境,可能會有不同的表現;家長和老師須多點溝通,藉此加深了解孩子的情況。
  • 班上孩子的年齡可能有很大的差異。較年幼的孩子或會比其他同學需要較多的時間和輔導才能掌握所學的知識和技巧,因此家長和老師應相對地調整學習上的要求。

若對孩子的發展有擔心,可先觀察孩子在適應學校生活一段時間後情況有否改善。若問題只是短暫出現,又或只是在某個發展範疇內(如語言、認知、大小肌肉、自理及行為等)其中一、兩項表現稍弱,便無須過分擔心,因為孩子在這個階段的發展還未穩定。但假如孩子的發展持續地與其他兒童有明顯的差別,那家長和老師就要特別留意,並商討是否需要安排進一步的跟進。

以下是一些在不同的學前階段,家長和老師須特別留意的情況:

孩子已上幼兒班(約三至四歲)一段時間,可是卻:

學習及認知方面
  • 對簡單的概念仍未掌握,例如不懂辨認大小
  • 對數目概念仍未明白,不懂「一件」或「兩件」物件的意思
  • 不能正確說出常見物件的用途,例如餐具 —— 進食、剪刀 —— 剪紙
  • 不懂玩扮演或模擬遊戲,例如扮演醫生、老師;玩「煮飯仔」等
語言方面
  • 不懂辨認大部分常見物件/圖片的名稱
  • 對簡單的指示未能跟從,例如「將車放入玩具箱度」
  • 未能正確地回應「有/沒有」的提問
  • 不會用短句來溝通,例如「波波跌咗」、「妹妹食餅」
  • 未能正確運用「你」、「我」等代名詞,例如「我食餅」或「你俾妹妹」
  • 不懂跟著唱兒歌
  • 說話發音不清晰,別人難以明白
大、小肌肉方面
  • 步行時容易跌倒
  • 上落樓梯時需要成人扶持
  • 手指動作欠靈活,例如未能自行打開糖果包裝紙;翻書頁或搓泥膠
  • 未能模仿畫橫線、直線
  • 自行扭開或關上瓶蓋時有困難
自理能力方面
  • 不懂表達如廁的需要,日間仍經常遺尿
  • 未能自行脱掉鞋襪或簡單的衣物
  • 用匙羹進食時顯得笨拙
行為及社交方面
  • 喜歡獨自玩耍,對其他孩子不感興趣
  • 缺乏目光接觸,很少主動與人溝通
  • 很少引領他人注意自己感興趣的事物,對他人的事物亦不感興趣
  • 過分依附照顧者,難與照顧者分離

孩子已上低班(約四至五歲)一段時間,可是卻:

學習及認知方面
  • 未能明白簡單的比較性概念,例如分辨並說出大小、高矮、長短
  • 未能把物件分類和組合,例如:鞋配襪、杯配碟
  • 未能掌握基本的數字概念,例如未能正確地數出兩至三件物件
  • 未能憑記憶找出剛看過的一至兩件物件
語言方面
  • 難以明白較長的句子和指示,例如「將玩具車放喺書枱側邊個箱度」
  • 聽簡單的故事時,未能明白故事內容
  • 不會用簡單句子來表達,例如「我鍾意食餅」、「個公仔跌咗落地」
  • 不懂發問「為甚麼?」和「誰?」的問題
  • 在適當的引導下,對發生過的事未能作簡單的描述
  • 說話發音仍不清晰
大、小肌肉方面
  • 走路、跑步或攀爬時動作笨拙,經常絆倒或跌倒
  • 未能拋和接皮球,或踢滾動中的球
  • 嘗試用剪刀剪紙時有困難
  • 未能仿畫較複雜的線條或抄寫簡單的字體,例如圓圈、斜線、「十」、「日」、「人」、「C」、「X」
自理能力方面
  • 不懂自行穿和脱簡單的衣物,例如自己拉下或穿上褲子,解開較大顆的衣鈕
  • 未能自行洗手及抹手
  • 上廁所小便時仍需協助
行為及社交方面
  • 不理睬其他孩子,很少主動與人溝通
  • 不喜歡參與群體遊戲,參與時會表現不安
  • 無意與人分享或合作
  • 未能遵守規則,不懂排隊輪候
  • 常發脾氣,並有破壞或攻擊性行為

孩子已上高班(約五至六歲)一段時間,可是卻:

學習及認知方面
  • 仍未能掌握簡單的常識,例如「天氣冷要怎樣做?」、「甚麼東西有四個輪子?」
  • 對數目概念仍未能掌握,例如未能正確數出四至六件物件
  • 未能說出數種不同的顏色/形狀
  • 未能認讀個位數字或簡單及常見的字,例如「人」、「口」、「日」、「A」、「B」等
  • 學習新知識或技巧時,明顯追不上其他兒童的進度
語言方面
  • 難以理解較複雜的句子,例如「你唔可以唔洗手就食嘢」
  • 未能依照指示辦事,例如接聽電話後替成人做簡單的事情
  • 難以複述事情或描述圖畫的內容
  • 與別人對話時未能作出與話題相符的回應
  • 詞彙貧乏,不懂用適當的詞語表達意思
  • 在不急於講話的情況下,說話欠流暢
大、小肌肉方面
  • 用單腳站立時欠平衡
  • 在遊樂場作攀爬活動時,表現害怕或笨拙
  • 填色時經常塗出界
  • 做簡單的剪貼手工時表現笨拙
  • 寫字速度慢、執筆寫字時顯得困難乏力
自理能力方面
  • 不懂自行穿脱衣物
  • 未能自行擠乾毛巾抹臉
  • 未能自行刷牙漱口
  • 未能嘗試運用不同餐具(例如刀、叉及筷子)自行進食
行為及社交方面
  • 過於害羞、膽小,拒絕與陌生人交談
  • 情緒不穩,易發脾氣
  • 難以遵守遊戲規則,不懂在遊戲中與其他兒童合作
  • 自我中心,不懂辨別他人感受
  • 上課時明顯比其他兒童不專注和容易分心
  • 行為過於活躍,例如多言、難以安坐等
  • 拒絕遵從指示,有破壞或攻擊性行為

假如孩子出現以上多項問題,而且情況持續,便須盡快由老師透過「兒童身心全面發展服務」作出轉介,或家長可致電所屬母嬰健康院,約見護士為孩子作檢查。幼兒的成長發展可以有很大的變化,及早識別和介入會有助孩子健康成長。

兒童身心全面發展服務

政府於2005年起分階段在全港推行「兒童身心全面發展服務」,計劃由衞生署、社會福利署、教育局及醫院管理局合力推行,目的是透過不同政府部門跨界別的合作,及早識別和處理有特別需要的幼兒和家庭,為他們提供適當的支援。

計劃的其中一個部分,乃透過區內學前教育機構及母嬰健康院的合作,發展一套轉介制度,讓學前教育工作者及早轉介有需要的兒童到有關服務機構接受跟進。假如老師或幼兒工作員發現校內兒童有健康、發展或行為問題,經家長同意後,可填妥轉介表格,透過傳真直接轉介兒童到區內所屬母嬰健康院。母嬰健康院收到轉介後,會主動聯絡家長,盡早安排孩子到母嬰健康院接受初步評估,有需要時,再轉介孩子到有關專科作進一步跟進。

如欲了解有關轉介制度、下載資料套及轉介表格,可連結以下教育局網站:
www.edb.gov.hk/tc/edu-system/preprimary-kindergarten/comprehensive-child-development-service/index.html

如果家長或老師發覺

  1. 孩子出現早期的行為問題或
  2. 家長在管教上遇到困難,家長可以參加母嬰健康院的3P親子「正」策課程

此課程專為兩歲半或以上學前兒童的家長而設。課程共有四節課堂及四次電話跟進,透過介紹正面管教的原則,協助家長運用良好的溝通技巧和有效的管教方法,以不傷害兒童自尊心的態度去處理兒童行為問題。有興趣的家長可以由學校轉介,家長亦可以到母嬰健康院或下列網址了解課程及報名詳情。
http://s.fhs.gov.hk/43j5e

家長如對「兒童身心全面發展服務」或孩子的發展有任何疑問,可向區內母嬰健康院的醫護人員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