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 0 – 5 歲孩子需要電子屏幕產品嗎?

(02/2023 修訂內容)

現時流行的電子屏幕產品種類繁多,包括電視、影碟、電子遊戲機、電腦、智能手提電話及平板電腦等。根據香港衞生署的調查結果,家長已經開始讓一歲前的嬰兒接觸這類產品;無論是用作娛樂或是學習用途,其中一個原因可能是家長認為小孩愈早接觸電子屏幕,愈快可以幫助他們日後學習。

電子屏幕產品的影響

電子屏幕產品能提供極速的資訊,並備有多姿多采的畫面和聲效,可以吸引兒童學習。幼兒在學前階段吸收能力固然很強,但嬰幼兒利用電子媒體學習是否有長遠的成效,目前還未有定論。 國際研究卻已肯定過量進行這類過於靜態的「屏幕時間」活動,會對兒童造成多方面的負面影響,主要包括:

  • 削減應有的體能活動量,導致肥胖
  • 影響骨骼、視力發育
  • 妨礙動作技能發展和語言發展
  • 養成不良的飲食習慣
  • 模仿不當行為,包括暴力行為
  • 影響睡眠、專注力、社交和溝通能力

發展黃金期

6歲前 ─ 特別是0 – 2歲 ─ 是嬰幼兒發展的黃金期,一天裏約四至六成時間,他們已用作睡眠。因此,家長實在需要把握其餘的時間,讓孩子自由探索,進行親子溝通及多方面的活動,以啟發孩子全面的健康成長,對他將來的學習、思考、社交等多方面的發展尤其重要。

小貼士

  • 2歲前,你的孩子需要大量的親子互動,除了在家長陪同下用作與家人視像交談外,應盡量避免讓他接觸電子屏幕產品。若家長認為孩子能夠從電子屏幕產品學習,便必須陪同並指導他進行有限度及有助發展的屏幕活動
  • 2 至5歲的孩子每天觀看電視或使用電腦、平板電腦或智能電話等的累積時間,應限制在1小時以內;這些屏幕活動應是互動和富教育性的,亦要在你的指導下進行
  • 家長應以身作則,減少屏幕時間
  • 電子屏幕產品應由成人保管,以免孩子容易接觸
  • 不應經常開啟着電子屏幕,影響孩子進行其他活動;用膳時把電子屏幕關上,促進一家人的溝通
  • 睡前約1小時建立輕鬆的睡前規律,不宜使用屏幕產品,也不應擺放任何電子屏幕產品在睡房內,以免影響睡眠
  • 訂立規則和後果,限制孩子的屏幕時間,並堅定一致地執行
  • 避免以增加或減少屏幕時間,去獎勵或懲罰孩子
  • 細心選擇電子屏幕活動的內容。有些軟件有太多不必要的聲音或影像,反而會分散孩子對學習內容的專注
  • 孩子進行屏幕活動時:
    • 成人應在旁引導和講解內容,這樣才能發揮產品應有的教育功效
    • 要注意正確的姿勢和保持適當的距離
    • 應間歇休息,遠望景物,讓眼內肌肉放鬆;也要常轉換姿勢,令身體不同的肌肉放鬆。
  • 如孩子想進行屏幕活動,家長可以引導他們作其他活動,並盡量以優質親子時間 ─ 包括談天、親子閱讀、玩耍和體能活動 ─ 來代替屏幕時間,這樣更能促進孩子的智能、語言和身心發展。詳情請參閱親職系列單張「親職系列單張

戒掉「電子奶嘴」

若孩子已養成觀看或使用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的習慣,他可能會因為你拒絕他的要求而「扭計」、哭鬧。這些情況可以出現在飯桌上或外出時。你可能因為恐怕孩子不肯進食或在街上哭鬧,因而繼續給他使用這些電子產品,情況就像給他奶嘴一樣,希望能安撫他。

事實上,觀看或使用任何電子屏幕產品都會令孩子分心,不能享受進食的樂趣,從而打擊他們學習自己進食的動機,令他們慣性依賴別人餵食,並導致食量過多或過少。另一方面,使用這類產品去安撫孩子,「安撫」卻變成「獎勵」哭鬧或不吃飯的行為,令不理想的行為持續。

要處理這些問題行為,應採用有效的處理方法,例如

  • 當幼兒出現「扭計」、哭鬧時,家長可先陪在他的身邊,並用簡單的言語來認同他的感受和表達他的需要,例如:「我知你好想玩,而家冇得玩好唔開心,好嬲。」或用分散注意的方法,讓他安靜下來,然後才引導幼兒聽從指令。
  • 對於較大的孩子,家長可刻意忽視孩子的哭鬧,待他稍為安靜,便引導他跟從,並以其他活動協助他渡過需要「電子奶嘴」的時間。
  • 如孩子的哭鬧持續,家長可考慮劃出短暫的時段讓他冷靜下來。
  • 最好就是訂明「無電子屏幕」的時段及地點,幫助孩子和家人一起養成良好習慣。

詳情請參閱親職系列單張

至於如何建立良好的進食習慣,你可以細閱我們印製的小冊子:

如對處理孩子的行為仍有困難,你可以聯絡母嬰健康院的醫護人員。

如欲瀏覽更多使用互聯網及電子屏幕產品的健康資訊及影片,你可以到衞生署學生健康服務網站的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