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職系列1 —— 育兒預備篇
(02/2023 修訂內容)
寶寶快要出生了,作為準父母的你想必正忙於預備嬰兒的物品,如嬰兒床、嬰兒袍、浴盆……等。但是,心理上的預備也是極為重要的。你有沒有想過怎樣去面對即將來臨的轉變呢?
很多人以為生下嬰兒,就自然懂得怎樣照顧他們;可是在現今的社會,大部分父母都要兼顧工作和教養子女,社會亦要求孩子兼顧學業與其他才能,要做一個稱職的家長,讓子女在這個多元化的社會發揮才能,並不容易。本單張旨在幫助大家明白養育孩子時需要面對的挑戰,為將來的新角色做好準備,培育出一個健康又愉快的孩子。
家長的角色
家長在孩子成長路途上,你同時扮演著不同的角色:
- 養育 —— 提供基本照顧,包括正常的飲食、日常衞生、輔助孩子健康生長等。但是養大子女並不等於完成這責任。
- 保護 —— 提供一個安全、穩固的成長環境。
- 居住環境安全 —— 保護孩子身體,避免受到傷害,包括家居安全、交通安全、防止被侵犯等。
- 經濟預算 —— 家庭有良好的經濟預算,孩子便會有較穩定的成長環境。家庭計劃對於家庭經濟能否負擔孩子長遠的需要,尤其重要。家長應預計在孩子出世後額外的開支,如嬰兒用品及教育費等支出。若果經濟上不能負擔某些開支,就要有實際的期望。若家庭經濟有困難,可考慮如何節流或其他經濟支援。
- 情緒上的安全感 —— 家庭成員要有穩定的情緒,還要保持關係融洽。如果家庭關係欠佳,孩子便會缺乏安全感。
- 教導/輔導 ——「養不教,父之過」。家長在孩子成長過程中,需要不斷教導他學習新的技能、知識,在他遇到難題時作出適當指引和輔導。在學校以外有很多技能和知識,如自我照顧、生活常識等,都須由家長去灌輸。
- 以身作則 —— 在學習、道德、價值觀……等等上做個好榜樣,例如:不想孩子吸煙、講粗話,首先要反省自己有沒有這些陋習,並盡早戒除。
- 滿足情感上的需要 —— 家長愛護孩子,無微不至;除了滿足他溫飽外,在情感上要支持他,鼓勵他付出努力去嘗試,也要和他傾談,分享他的感受。
- 不斷裝備自己 —— 認識和迎接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的轉變,包括身心發展和興趣的轉變等。家長可以:
- 接觸不同的媒體,例如:參加親職課程、閱覽書刊、瀏覽互聯網等,學習日新月異的知識和教養技巧;
- 與其他家長分享經驗,可使親職工作較輕鬆;
- 從子女處認識他們的興趣,使溝通更易,親子關係更融洽。
- 作為父母是一個長遠甚或一生一世的責任。孩子出生後,不能把責任全交託給學校、親友或傭人,你一定要撥出時間來管教和關心他。
從訂立期望出發
有了孩子之後,有甚麼得與失,你會如何適應新的生活呢?
得
- 新的嬰兒
- 爸爸/媽媽的稱號
- 新體驗 —— 看見嬰兒每一步發展的興奮
- 孩子與你親密溝通的歡樂
- 孩子健康成長帶來的滿足感
- 像談戀愛般的那種與孩子密切連繫又甜蜜的感覺
- 看到孩子嬌嗲模樣的快樂
- 還有......
失
- 自由自在
- 閒暇
- 娛樂
- 休息(特別是嬰孩滿月前)
- 社交生活
- 金錢
- 時間
- 工作上的晉升機會(特別是辭工去照顧寶寶的家長)
- 因疲累而減少性生活
其他負面影響:
- 擔憂、煩擾 - 都是作為家長的新體驗
- 壓力
這些得與失的體驗,都是作為家長新體驗的一部分,是獨特和難以分割的,不可只要得,不要失。其實這些感受是得還是失在乎我們的看法和期望。我們若能實際地調整對自己和教養孩子的期望,亦可影響我們對得與失的看法和接受程度。
對孩子及自己的期望
對孩子:
要
- 理想要實際,和現實結合
- 記着沒有一個家長是完美的
- 明白每個嬰兒都是獨特的,他們有不同的發展步伐,亦有不同的氣質/脾性
- 根據自己孩子的脾性和發展步伐去照顧他。例如:有些孩子胃口小,要少吃多餐,有些只需要很少睡眠已足夠。
不要
- 定下過高理想,例如:父母個子都小,但想孩子生得高大肥白
- 把嬰兒與其他家長比較
對自己:
要
- 理想要實際,和現實結合
- 記着沒有一個家長是完美的
- 明白世上並非只有一種絕妙的方法去帶大、帶好孩子,你自己才是最明白孩子的人
- 記著有些事不是你所能控制的
- 明白自我責備是一種消極的思想,可能由情緒低落引起
- 知道其實很多時,事情都不如你所想像般糟糕
- 從積極處想,正所謂「船到橋頭自然直」,「柳暗花明又一村」
不要
- 定下過高理想,例如:自己一定要把寶寶帶好,不可以讓他有病痛
- 把自己和其他家長比較
- 為理想落空而怪責自己,例如:想生男而得女、意外懷孕、孩子病了或孩子吃得很少
如何處理可能會出現的情緒問題:
要
- 盡量去平衡育嬰、家務、休息和家庭生活各方面的需要,非必要的家務,例如:抹窗或抹地等,盡量減省或不去做,以騰出時間做其他的事或休息
- 分配一些時間給其他子女,給他們關懷,讓他們情緒上較易接受新嬰兒
- 保留一些空間給配偶,維繫與伴侶的感情
- 明白嬰兒出生後會令家庭生活改變,在適應期間情緒或會不穩定
- 盡可能找人幫你照顧嬰孩,分擔家務,減輕你的壓力
- 爭取休息和輕鬆時間
- 留意自己的情緒,如有持續低落、感到煩躁、焦慮或絕望等等,要及早處理
- 找一些人去傾訴你的感受
- 記著孩子是無辜的
- 明白配偶可能和你一樣,都會因適應生活改變的壓力而產生壞情緒
- 讓配偶與你互相扶持和體諒,只同分擔責任
- 若你有困難去控制情緒或不容易找到家人支援,健康院醫護人員和其他機構的專業人員,都願意幫助你
不要
- 把全部心力放在嬰兒身上而影響其他家庭成員,例如:有些配偶會感到被忽略而妒忌嬰兒
- 讓你的壞情緒,如為照顧嬰兒而擔心、煩悶等影響其他家庭成員
- 把鬱悶、煩躁等情緒抑壓著,或發洩在嬰兒、其他孩子、配偶或其他家人身上
- 與配偶互相埋怨
- 以為自己是孤單無助的
支援服務
- 在育兒方面的問題,例如餵食、免疫接種、嬰兒發展等問題,請隨時找健康院或其他有關醫護人員為你解答。
- 有關產後情緒問題,請參考本署印製的單張「產後的情緒健康」及「她懷孕了! 我可以如何照顧她……的心?」和視像資訊「錫錫自己」 ,並留意健康院舉辦的有關講座。
- 假若發覺自己有控制情緒的困難或有其他的家庭困擾,可尋求區內家庭服務機構協助。
- 歡迎向健康院醫務人員查詢服務機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