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繫.情感
培育幼兒社交情緒發展 (初生至六個月)

(03/2021 出版)(02/2022 重印)

作為家長,你有沒有留意到寶寶何時開始對你笑、模仿你的表情和動作,或如何向你表達喜惡?研究發現,這些社交情緒能力從孩子出生已開始發展,並長遠地影響他們不同範疇的能力,例如學習、行為等表現。

社交情緒能力可分為三部分:

  • 情緒認知:辨識自己和別人的情緒,並明白到自己與他人的情緒和行為如何互相影響
  • 自我管理:以合宜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以及控制自己的行為
  • 社交互動:與他人相處,建立和維繫關係

以上能力隨孩子腦部發育及其他認知能力逐步發展,三者互相影響難以分割

情緒睇真啲

情緒是與生俱來的自然反應,無論是正面或負面的情緒都有其功用,能提示我們照顧自己的需要,回應眼前的處境,並促進與人溝通和親近。例如寶寶見到照顧者時會感到愉快而眉開眼笑,讓照顧者更樂意與他親近;當他肚餓或不舒服時會感到難過,並以哭鬧來表達,這樣便能讓照顧者及時知道和回應他的需要。

研究發現,負面情緒並不會因逃避、否定或壓抑而消失;因此,學習留意理解接納自己和別人的情緒對我們的情緒健康十分重要。即使寶寶未懂得以言語表達情緒,若照顧者能接納他的一切感受,和陪伴他過渡不同情緒的起伏變化,便可為孩子日後的社交情緒能力以至全面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有助社交情緒發展的要點

孩子的社交情緒能健康地發展,建基於足夠的安全感,並有賴家長

  • 提供安穩和充滿愛的環境,讓孩子探索和學習
  • 幫助孩子辨識和調整情緒
  • 透過遊戲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引導來促進孩子的社交發展

不同階段的社交情緒表現

齊來了解寶寶在不同階段可能出現的社交情緒表現,讓你能更敏銳地回應他的需要:

初生至一個月

BB會 家長可以
寶寶正在努力適應這個世界,大部分時間都在睡覺,雖然寶寶除了啼哭,情緒變化並不明顯,但他已能分辨媽媽的聲音,也喜歡有肌膚之親
  • 在寶寶清醒時多與他說話、唱歌,輕撫他,讓他感到被關懷
  • 在寶寶哭時除了回應他的生理需要,也可以簡短地安慰他,例如「很不舒服啊!」「肚餓了!」「媽媽在這裏……」

二至三個月

BB會 家長可以
寶寶的情緒變化更豐富而明顯,在肚餓、睏倦、不舒服時會以哭鬧、發出咕咕聲、不同的表情和動作等表達他的情緒和需要 留意和分辨寶寶在表達不同需要時的啼哭聲和表情動作,例如他餓了的啼哭與濕片的啼哭有何分別
當你在附近時,寶寶會追看你;聽到你的聲音或凝視你的臉孔時會笑 讓他經常看到你,和他作目光交流和逗他;多以輕鬆愉快的聲調跟他說話或哼歌,鼓勵他學不同的聲音來回應你
寶寶會模仿你的表情 嘗試以多樣化的表情來和他玩,看看他會以什麼表情來回應
寶寶喜歡與人溝通和親近;被抱起時多會停止哭鬧,和他嬉戲時會表現高興 多輕撫或抱着孩子輕搖,以溫柔的聲線回應他,都能使他感到被愛和關注,也有助安撫他;當孩子難過時不用急於逗他笑,接納他的情緒並溫柔地陪伴他

四至六個月

BB會 家長可以
寶寶聽到自己名字或常用稱呼會有反應 望着寶寶叫他的名字、與他說話或重複他發出的聲音,讓他知道你正在回應他和與他溝通
寶寶能從聲調分辨人的情緒,例如當聽到你生氣地說話時會表現難過或害怕 留意自己如何透過聲調、表情和動作表達情緒,寶寶如何回應,而他的反應又如何牽動你的情緒

總括而言,這個階段的寶寶需要你留心觀察他的需要、個人特質和脾性,並按他的特性敏銳地回應。不論高興或難過,他都需要你陪他共渡,而不用擔心他會因而被寵壞。透過貼心的照顧頻密的互動,你便能幫助孩子建立安全感,並發展親密的親子關係。

想了解更多,家長可參閱相關單張:《貼心照顧  建立親密的親子感情》《親子溝通 — 給一歲前嬰兒的家長》《培育高「EQ」孩子,從零歲開始》。若你對孩子的社交情緒發展有疑慮,可向母嬰健康院、家庭/兒科醫生或有關醫護人員查詢。

寶寶在這個階段已能感應到身邊人(尤其是家長)的情緒;他的感受和行為會受到家長的情緒影響,而家長的情緒表現既會影響孩子如何表達和調節情緒,也會影響自己愛護和照顧孩子的能力。

因此,如家長發現自己或家人有情緒困擾,宜及早正視和處理,有需要時可向母嬰健康院或其他專業人士尋求協助。若你想知道更多與產後情緒健康有關的資訊,亦可參閱《產後媽媽如何應對壓力》單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