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不出戶的「親子遊樂團」

孩子在一些個別情況下可能會整天留在家中,例如因疫情停課或天氣欠佳的日子,不少家長都為給幼兒和學前孩子安排日常活動而大傷腦筋,你是否其中一分子?其實只需利用簡單的家居物品,便可讓孩子和你玩得開心又放心。大家試試跟着以下的小貼士一起「啟程」吧!

整天足不出戶,孩子沒有「郁動吓」的機會?其實只要為孩子提供一個安全的環境,再加一點創意,家長也可以和孩子在家中活動四肢。你可以按孩子的活動能力把咕𠱸或枕頭放在地上,做成障礙或隧道,讓他們在之間爬行或穿越,鍛鍊協調能力;想使活動更有趣,也可以考慮加入一些動作,如「爬兩下就舉舉手」、「掂到梳化就摸摸頭」。如果家中有足夠的空間,你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吹泡泡,甚至挑戰「吹羽毛」,讓羽毛盡量不跌在地上。

很多幼兒也喜愛「模仿」和聽音樂,試試將這些元素融入遊戲中,他們會玩得不亦樂乎。例如與幼兒面對面坐,一邊聽孩子喜歡的音樂,一邊輪流模仿對方的動作或一起跳舞。大家也可以模仿動物的動作,例如扮大象走路;像蛇一般在地上爬行;如鴨子般搖搖擺擺地行等。三歲以上的孩子可以嘗試一些更高難度的動作或更複雜的活動,例如利用廢紙搓成圓球玩拋接或投籃、尋寶遊戲等。家長也可以試試「幼營喜動校園計劃」推介的親子體能遊戲

「放電」完畢,不妨來些較靜態的活動吧!要發揮孩子的藝術天分,除了塗鴉、搓泥膠或填顏色,家長還可利用舊雜誌及廢紙與孩子自製圖書或心意卡送給家人或好友,也可以和學前孩童玩摺紙。如孩子能力許可,家長亦可跟孩子一同種植,指導他們運用合適的工具,加泥、施肥及灌溉,並以簡單的方式(如畫圖)記錄植物的生長變化。別讓四壁困着孩子的想像力,家長可以建議玩煮飯仔或其他角色扮演遊戲,例如用舊牀單或小帳篷在家中扮露營;遊戲過程中也可與孩子交換角色以增加趣味。

留在家中也提供了更多親子共讀的時間,不要擔心重複已讀過的故事,在閱讀的過程中盡量提供互動的機會,能讓孩子更投入並促進語言能力的發展。家長也可以隨意從故事書中選幾頁與孩子一起創作故事,或利用舊襪子自製簡單的布偶來一起說故事。

家長也可按孩子的能力讓他分擔合適的家務,這既有助他們學習自理,也可培養他們對家庭的責任感,例如幫忙派筷子或在餐枱上擺放食具;用餐後將自己的碗筷拿回廚房、抹枱;將洗淨的衣服按物主分類、摺紗巾;灌溉植物等。家長也可與孩子一起下廚,準備一些簡單的菜式,例如製作三文治時讓他們剝蛋殼、將簡單的食材夾在麵包中或塗上果醬;或一起製作曲奇、啫喱、蛋糕等。你可在網上搜尋一些「親子食譜」,或者可以培養孩子對烹飪的興趣呢!

在花心思為孩子安排精彩活動之餘,家長安排的活動都應與日常作息配合,讓他們留在家中時也能保持規律。家長宜大致訂立平日起床、用餐(包括茶點)、洗澡、休息(包括日間小睡)的時間,以及上下午安排幾個遊戲時段。在一個遊戲完結後,教導孩子先收拾好玩具才進行下一個活動,例如「我哋爬咕𠱸多一次後就要收好咕𠱸,洗手同準備食茶點嘞。」一方面能幫助孩子預計下一步將會做甚麼,讓他們感到安心和增加安全感;另一方面,孩子若能配合既定的規律或幫忙做家務,不要忘記表達欣賞,這有助引導孩子逐步學習自控,幫助他們日後學習守規矩和培養責任感。

其實孩子難以時刻都配合家長安排的活動和流程,有時也需要一些自主的時間。所以,家長宜彈性安排每日的活動,避免把活動編排得過度緊湊。即使想不到甚麼特別的活動給孩子,家長也不用擔心,只要是安全的,放手容許孩子自由活動,他或會創作出意想不到的玩意!同時,家長也要接納自己在身心及時間的限制,讓自己有喘息的空間,需要時讓孩子在安全的情況下自個兒玩片刻,或請其他家人幫忙看顧一下孩子,都可以讓家長在「親子遊樂團」的行程中更投入和有創意。

衞生署家庭健康服務
臨牀心理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