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一頓安樂飯

很多家長會問:為甚麼孩子在吃飯時間總是不肯埋位?不願安坐在座位上?要邊看電視邊吃飯?吃飯時總是慢吞吞?又會常常發脾氣不肯吃飯?每次都要追著他餵才可完成飯餐?究竟應該怎樣做才可以和孩子吃一頓安樂飯呢?

要解決這些吃飯問題,家長首先要了解孩子對吃的真正需要。孩子的胃口每一天都會不同,正如大人一樣;他們天生會隨著能量的消耗而自己調節進餐分量和營養需要。假如家長擔心孩子吃不夠而硬要孩子吃光碗裡的飯菜,沒有顧及孩子的胃口和感受,便會適得其反,產生更多問題。有些家長習慣了在孩子小時餵他,沒想到孩子漸長會模仿大人用食具和愛自己作出新嘗試,家長可能不願放手讓他自己吃,這樣亦會令孩子學會抗拒、倚賴,卻未必喜歡吃飯。因此家長要認識孩子在不同年齡轉變的需要,細心觀察他有「吃夠了」的訊號,適當地調節自己對孩子的期望。通常放在孩子面前的食物分量以他能夠完成或可以添食為標準,孩子將會吃得更輕鬆愉快。

當我們知道孩子並不是因為吃飽了而不想吃之後,還須跟小孩建立一套進餐常規,包括:

  • 訂立固定的正餐和茶點時間,其他時間盡量禁止小食,使他胃口不受影響;
  • 千萬別以零食或甜品作引誘、交換條件來要求孩子吃正餐,這樣會令孩子多吃無益的食物,亦讓他誤以為零食甜品比正餐更重要;
  • 餐前作出預告,給孩子充裕時間準備吃飯;
  • 設立固定合適的座位,與家人一齊圍坐餐桌;
  • 吃飯時減低外來干擾,移走玩具和關上電視;
  • 製造一個愉快的進餐環境,和孩子輕鬆地談天,多稱讚孩子的好表現;
  • 與孩子訂下2至3條用正面字眼、簡單易明的用餐規則,例如:「吃飯時要吞下食物才可以說話」、「吃完飯才可離開座位」。
當然,家長亦要以身作則,遵守進餐常規。孩子會漸漸習慣進餐的規律,出現問題的機會亦會相應地減低。

如果家長能夠做得到以上的要點,便距離吃一頓安樂飯的目標不遠矣!

衞生署家庭健康服務
臨牀心理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