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至24個月嬰幼兒健康飲食 (1) 起步篇

(03/2023 修訂內容)

出生後的首數月,寶寶全吃母乳,未能吃母乳的寶寶須吃嬰兒配方奶。

隨着身體機能成熟,將近六個月大的寶寶,大多數能夠開始進食固體食物,他亦隨之踏入「引進固體食物過渡期」。

目錄

六個月大的寶寶須進食固體食物

滿足營養所需

  • 滿六個月後,寶寶所需要的鐵質大大提昇,單吃母乳已不能滿足他們的需要;
  • 吃母乳或配方奶以外,寶寶需要進食各種營養豐富的食物,來攝取生長和發展所需的營養。

配合發展需要

  • 進食固體食物有助寶寶發展咀嚼能力;
  • 嘗試多種類型、質感、味道的食物有助寶寶適應多樣化的食物,逐步習慣成人的飲食;
  • 早點接觸各種食物,增加對食物的經驗,有助減少偏食的問題。

過早加入固體食物容易引致食物過敏,家長不要給未足四個月大的寶寶吃奶以外的食物!

延遲引進固體食物有甚麼後果?

營養不良

令寶寶缺乏生長所需的營養素,如鐵和鋅,這會對健康和身體發展產生不良影響。

飲食習慣的問題

寶寶會較難適應吃多種食物的飲食方式,還可能引致偏食或其他進食問題,如抗拒接受質感粗糙的食物。

寶寶學習進食技能

引進固體食物過渡期─寶寶由初期吃母乳或嬰兒配方奶為主,逐步適應吃各種營養豐富食物,漸漸減少吃奶,到兩歲時跟家人一起進食多樣化的家庭飯餐。

進食方式的轉變

  1. 吸吮母乳或配方奶
  2. 家長用匙羹餵食和自己用手拿食物吃
  3. 學會使用杯子
  4. 自己拿餐具進食並與家人一同吃飯

食物質感的轉變

  1. 糊狀、幼滑
  2. 較稠、搗碎的蓉
  3. 柔軟、剁碎
  4. 切成小塊

家長為寶寶樹立好榜樣

寶寶所吃的食物多由家長選擇,他們又愛模仿父母,所以很容易跟從爸媽的飲食習慣和行為。為了寶寶的健康着想,家長應:

  • 飲食定時和均衡,少吃零食,常做運動;
  • 避免根據自己的飲食偏好來為寶寶選擇食物;
  • 避免在孩子面前批評食物。

寶寶學會新技能

寶寶除了得到食物的營養外,也在學習新的技能:

  • 學習咀嚼
    • 發展寶寶咀嚼、吞嚥等口肌能力。
  • 學習接受不同味道
    • 嘗試新口味能讓寶寶認識食物的味道;
    • 引起寶寶對食物的興趣。
  • 發展自己進食的技能
    • 逐步掌握運用合適的餐具,如匙羹、杯子;
    • 學會自己進食。
  • 培養與家人一同進餐的習慣
    • 學習適當的餐桌禮儀;
    • 學習群體生活。
  • 與家人建立關係
    • 通過餵食期間的互動,可促進親子關係;
    • 讓你與寶寶享受愉快的親子時間。

怎樣知道寶寶已預備好進食固體食物?

(觀看相關短片:http://s.fhs.gov.hk/m0g7h

當寶寶有以下的表現,他便可嘗試進食固體食物:

活動能力
  • 靠椅背坐起來;
  • 能抬起頭部;
  • 能伸手抓物件。
進食表現
  • 對食物感興趣;
  • 表現出十分想吃的樣子;
  • 看見匙羹便張嘴;
  • 把匙羹放進寶寶的口裏時,嘴唇能合起,含着匙羹;
  • 能閉上嘴巴吞嚥食物。

寶寶發展的步伐快慢各有不同,但將近六個月大時,大部分寶寶都會有這些行為。

早產的寶寶,以預產期計近六個月大,有這些表現,他們亦可以開始進食固體食物。

若寶寶已七個月大還未有這些表現,家長應請教醫護人員。

開始給寶寶嘗試固體食物的重點

  • 可在餵奶前30 分鐘,給寶寶嘗試吃固體食物;
  • 起初寶寶進食的分量會較少,只是一兩茶匙,隨着寶寶適應的進度來增加分量,然後以母乳或配方奶補充;
  • 選擇鐵質豐富、容易製成蓉的食物;
  • 當寶寶適應吃幼滑的糊後,便要嘗試吃質感較稠的食物。

剛開始時寶寶可以吃甚麼?

(觀看相關短片:http://s.fhs.gov.hk/5oyay

寶寶需要鐵質豐富的食物,家長可從家人的食材中,選用容易製成糊蓉的食物。

穀物類:粥糊、嬰兒穀物糊 (米、麥、燕麥等)

較容易磨爛成蓉的瓜菜:南瓜、莧菜、菠菜、番薯

較熟和軟的水果:香蕉、啤梨、桃、蘋果、木瓜

肉、魚、蛋: 肉、蛋黃、魚、豬或雞肝

  • 加入食物沒有特定的先後次序;
  • 家長可讓寶寶嘗試加鐵的嬰兒穀物糊三四天,然後在嬰兒穀物糊中加入肉蓉、蔬菜蓉或水果蓉,亦可讓寶寶單獨吃這些食物蓉;
  • 早些嘗試蔬菜和水果的天然味道,能令寶寶容易接受不同種類的蔬果。

鐵質豐富的食物

  • 蛋、深綠色的蔬菜葉、豬或雞肝、豆腐、豆蓉、魚、肉等含豐富鐵質,又容易壓成蓉狀,可讓寶寶及早嘗試;
  • 例如混和一兩茶匙的蛋黃和少量的奶,便可製成為蛋黃糊;
  • 亦可在粥或嬰兒穀物糊中,加入這些食物;
  • 製法可參考《6-24 個月嬰幼兒─七日飲食全攻略》。

如何製作寶寶的食物?

用具

家長可利用磨板、濾網、攪拌機製作幼而滑的糊狀食物給寶寶吃:

動手製作

適用的食物 製作方法
米粥、豆、豬肝
菜葉
先把菜葉煮熟切碎,用磨棒或湯匙在濾網面壓下過濾
瓜類
紅蘿蔔
先把瓜、紅蘿蔔煮軟,以刨絲器或磨板磨成蓉,或可用濾網壓下過濾
水果 用匙羹刮蓉,如顆粒較粗,可用濾網過濾
烚熟的蛋黃 用叉把蛋黃壓碎,加入少量暖水調成糊狀

如何調製嬰兒穀物糊

(觀看相關短片:http://s.fhs.gov.hk/oxfms

  1. 在碗內加入嬰兒穀物粉。
  2. 按包裝上的說明,加入溫開水、母乳或配方奶,調勻成幼滑糊狀。
  3. 調節水或奶的分量,以調較至合適的稀稠度。

醒目小提示:加入水或奶可把食物蓉調較至合適的稀稠度!

詳細內容請參閱《 6 至24 個月嬰幼兒 —7日飲食全攻略

餵食知多少

  1. 嬰兒穀物糊和粥在營養上有甚麼分別?
    • 添加了鐵質的嬰兒穀物糊所含的鐵質較白粥多(須閱讀包裝上的營養標籤,了解產品是否加入鐵質);
    • 嘗試固體食物初期,寶寶進食分量少,有些家長認為選嬰兒穀物糊較方便;
    • 當進食穀物糊分量增加,寶寶一般亦能夠吃米粥;可在粥裏加入蛋黃、肝臟、深綠色菜葉、豆腐、魚或肉等,這些食物的鐵質不但易於吸收,這亦有助他們學習咀嚼。
  2. 寶寶只有數個月大適合吃綠葉菜嗎?
    • 綠葉蔬菜有豐富胡蘿蔔素、鐵、鈣和膳食纖維,是十分適合寶寶的食物;
    • 綠葉蔬菜雖然比不上南瓜、紅蘿蔔那樣甜,但大多數寶寶都能接受;
    • 研究顯示寶寶接觸和嘗試進食的次數愈多,他會較願意吃,而且吃的分量也愈多。
  3. 引進固體食物時,應給寶寶繼續吃母乳嗎?
    • 引進其他食物時,應繼續母乳餵哺,這不但可以讓寶寶得到母親的免疫抗體保護,而且又可以減少寶寶出現食物過敏和某些自體免疫性疾病,如一型糖尿病。
  4. 吃嬰兒配方奶的寶寶,要轉用「2 號」奶粉嗎?
    • 六個月以上的寶寶可以繼續吃「1 號」奶粉或轉用「2 號」奶粉。然而,轉用「2 號」奶粉並不是必要的;
    • 寶寶飲用母乳或嬰兒配方奶,加上進食營養合適的固體食物,便可得到足夠營養。

餐前準備

餵食前要做好餐前準備,吃的時候保持愉快的氣氛,讓寶寶體驗「吃」的樂趣。

餐前準備四步曲

  1. 餐前「熱身」
    • 進餐前先清潔寶寶的小手和臉,讓他習慣完成一些固定的活動,如給他圍上小圍裙或口水肩,與他說說笑,讓他放鬆。

    目的: 這樣寶寶便有了「吃飯了」的心理預備,令他適應有規律的生活,同時亦培養飲食衞生的習慣。

  2. 移開干擾
    • 讓孩子專心吃,與你互動、交流;
    • 讓寶寶遠離電視、電子產品和玩具等干擾。

    目的: 避免出現因一邊進食,邊玩玩具、看電視而導致的常見飲食行為問題:

    • 因為分心而進食過量;
    • 年紀較大的寶寶會習慣只顧看電視而不吃飯;
    • 不願自己進食,依賴別人餵食。
  3. 家長的心理預備
    • 理解寶寶有能力判斷自己的食量;
    • 別怕弄髒他的手腳、地面、桌面等,可先做一些預防工夫,如在地上鋪上報紙。
  4. 坐的位置
    • 讓寶寶坐在固定的座位上;
    • 與寶寶坐在同一高度,讓大家都看到對方,方便溝通。

    目的: 家長容易觀察寶寶的表情和反應,了解寶寶

    • 吞嚥是否順暢;
    • 拿食物或匙羹的意欲;
    • 對新食物的反應;
    • 飽餓的表現。

讓寶寶坐在固定的椅子上吃飯,便能令他意識到坐在椅子上便是進餐時間,這是他養成安坐吃飯習慣的先決條件。

寶寶的座位必須安全和舒適,高餐椅或活動嬰兒餐椅( booster chair ) 是理想的選擇。 對家長來說,餵食時亦較舒適。

寶寶坐餐椅,不宜持續超過一小時。

附有餐盤的餐椅,方便寶寶學習自己進食。

有些家長會選擇在其他座位餵食,但要留意以下的情況:

抱着寶寶餵食 ➜ 寶寶與家長難於面對面看到對方,有礙溝通和觀察。

坐在地蓆上 ➜ 較大的寶寶會爬走,難於養成安坐吃飯的習慣。

嬰兒手推車/學行車 ➜ 當寶寶學會爬離手推車,便會產生危險;又或當寶寶坐着學行車走來走去,難以專心進食。

如何餵寶寶?

寶寶的食具:

  • 寶寶的食具一般無須消毒。以肥皂水或清潔劑洗淨便可
  • 匙羹嘴的尖端要柔軟
  • 匙羹大小要切合寶寶一口食物的分量(不要太深)
  • 長直柄的匙羹:易於拿起
  • 安全的物料:無毒和不易碎

甚麼時候讓寶寶嘗試固體食物?

  • 餵奶前30 分鐘,或寶寶開始表現肚餓時,可讓他嘗試吃固體食物;
  • 寶寶清醒和情緒安定時才願進食,當他太肚餓,會不耐煩或哭啼,不是嘗試的時機;
  • 在日間給寶寶嘗試,可易於觀察他進食的反應。

如何餵寶寶吃糊狀食物?

  1. 做好餐前預備,讓寶寶坐好(詳情參看餐前準備)
  2. 讓寶寶看見匙羹上的食物
  3. 當寶寶張嘴後,把匙羹放在他的下唇
  4. 寶寶合上嘴後,以水平方向取出匙羹,不要把食物倒入他的口內

家長注意:

  1. 若寶寶的舌頭總是頂着匙羹、不會吞嚥食物或把食物吐出來,這表示他還未能吃固體食物,你可以一星期後再嘗試。
  2. 開始吃固體食物時,嘴角可能會漏出食物,待寶寶的咀嚼技巧逐漸熟練,情況便會有所改善。

寶寶要吃多少?

  • 剛開始時每天一次,給一兩茶匙的食物糊,然後餵奶;
  • 若寶寶願意吃,你可以多餵些,但須謹記現階段寶寶仍以吃奶為主;
  • 待寶寶適應後,便可逐漸增加分量及次數。

當寶寶能順利吞嚥食物糊:

  • 增加餵食固體食物的次數,每天兩至三次,同時增加分量;
  • 提昇食物的稠度,由幼滑調至稠糊,適應後便嘗試泥蓉狀食物( 參考《進展篇(上)》);
  • 逐一加入各種新食物,可將新食物加入已經嘗試的食物中,讓寶寶嘗試新口味和質感。

加入新食物時,家長須注意以下事項:

  • 食物要煮得熟透;
  • 每次只嘗試一種新食物;
  • 以一兩茶匙開始,漸漸增加分量,連續試兩至四天;
  • 細心觀察寶寶有否出現食物過敏的徵狀 (參考寶寶與食物過敏)。如無過敏反應,便可繼續嘗試另一種新食物。

怎樣令寶寶感到用餐是愉快呢?

  1. 由寶寶主導進食節奏
    • 按照寶寶進食的速度來餵食;
    • 當寶寶好像對食物失去興趣時,輕喚他,讓他看到食物;
    • 當寶寶表現已「吃飽了」,便停止餵食。
  2. 與寶寶交流
    • 餵食時與寶寶說話,向他展露笑容,有助寶寶放鬆心情,增進食慾;
    • 當寶寶主動與你溝通時,應積極回應他,這樣寶寶會吃得更愉快;
    • 欠缺互動會令寶寶覺得沉悶和緊張。
  3. 讓寶寶參與
    • 當寶寶對匙羹和食物有興趣時,便讓他嘗試拿起匙羹或自己拿着食物吃,並給予適當的協助。
  4. 多鼓勵寶寶
    • 讚賞的說話和身體語言可令寶寶更有自信作新嘗試;
    • 你可先作示範,他會更樂於嘗試;
    • 當寶寶做得到,你應表示讚賞和認同,讓他知道自己做對了。

識別寶寶的飽餓信號

  • 寶寶天生懂得分辨自己的飽與餓,因此吃多少應由寶寶主導;
  • 大部分寶寶在15 - 30 分鐘內便吃飽;
  • 寶寶會以下列各種行為來告訴你「我肚餓了」或「我吃飽了」!

肚子餓的信號

  1. 對食物表示興趣;
  2. 將頭湊近食物和匙羹;
  3. 身體俯向食物;
  4. 太餓時會吵鬧、啼哭。

吃飽了的信號

  1. 不再專心進食;
  2. 吃得愈來愈慢;
  3. 避開匙羹;
  4. 緊閉着嘴唇;
  5. 吐出食物;
  6. 推開或拋擲匙羹和食物;
  7. 拗起背。

提提你﹕

寶寶吃飽了,而你仍要他繼續進食,會導致:

  • 寶寶覺得進食不是輕鬆的事;
  • 寶寶對「食」產生反感;
  • 寶寶在吃奶和吃飯時與你對抗,因而吃得少;
  • 寶寶因進食過量而引致肥胖。

寶寶按自己需要調節食量

寶寶的生長必須要有足夠的營養,但吃得多不一定會高些。因為胎兒期間的發育狀況,特別是遺傳因素對生長有着重要的影響;餵得過量,容易導致肥胖和相關的健康問題。

  • 寶寶的身體有內在調節的機能,會按生長的需要來調節食量,得到恰到好處的養分;
  • 出生後首三個月,寶寶處於快速生長期,食量會增加得快;
  • 快速生長期過後,寶寶的身體不需要那麼多養分,食量便會減少,有時甚至不願吃,但卻表現活潑。這些都是正常的情況。

要讓寶寶健康成長,家長的任務是:

  • 提供營養合適又安全的食物;
  • 跟隨寶寶飽和餓的反應來餵。
  • 寶寶的身體需要各有不同,不要與別人比較食量;
  • 寶寶每餐、每天的食量都不同;
  • 有時活動後要吃多些,有時玩得太倦,反而不願吃;
  • 處於快速生長期的寶寶的食量會較平常多。

理想的餵食方式,是依照寶寶的飽餓反應來餵食,不必堅持寶寶每餐吃光同一分量的食物。

家長常有的疑問

一位爸爸說:「我個BB四個幾月大,食奶嘅分量每餐都唔同,食嘢又唔專心。我怕跟佢嘅反應嚟餵,佢會食唔飽,又培養唔到定時飲食嘅習慣。」

你有這樣的擔心是很正常的!許多家長都會有以下的憂慮,但只要了解寶寶在飲食時的表現,你便不用擔心了:

  1. 認為寶寶不懂飽和餓,而怕他吃不飽

    解說:

    • 寶寶嘅身體有精密嘅系統負責調節飲食。餓嘅時候就會用身體語言話俾爸爸媽媽知,只要佢地根據寶寶肚餓嘅信號嚟餵,寶寶自然就會食得夠。
  2. 怕寶寶不專心吃而吃不夠

    解說:

    • 為免寶寶進餐時不專心,進餐前要移開令他分心的物件;
    • 當寶寶肚子餓,剛開始的十數分鐘會吃得較快和專心;
    • 若他停下來四處張望,你便讓他歇一歇,然後呼喚他,讓他注意到你和食物;若他表現要吃便繼續餵食;
    • 如果寶寶對食物持續不感興趣,便是吃飽了。
  3. 因寶寶每餐的分量不固定而憂慮他吃不飽

    解說:

    • 寶寶每餐嘅食量都唔同,如果今餐食少咗,寶寶識得自己調節,下餐可能要早啲食,又或者食多啲。只要爸爸媽媽跟住寶寶嘅飽餓反應嚟餵,就唔使驚食唔飽啦!
  4. 憂慮寶寶飲食不定時

    解說:

    • 三至四個月大的寶寶都有睡和吃的規律;
    • 一般來說,在日間,寶寶吃飽後,待三至四小時後才需要吃下一餐;
    • 若他不肚餓,而你卻給他吃,可能會打擾他正常的生活規律;
    • 強迫年幼的寶寶在「你」規定的時間進食也會打擾他吃的規律。

避免給寶寶的食物和飲品

  1. 含糖的飲品會增加蛀牙的機會
    • 葡萄糖水
      • 只提供熱量,沒有實際的營養價值,亦無助令寶寶習慣多喝水。
    • 果汁
      • 寶寶無需要喝果汁;
      • 水果蓉或切成薄片的水果能給寶寶更多的營養素和膳食纖維;
      • 即使給一至三歲孩子純果汁,亦應限制每天不多於120毫升
    • 蜜糖
      • 蜜糖中可能帶有「肉毒桿菌芽胞」;
      • 寶寶的身體未有能力抵抗,因此一歲以下的寶寶不適宜喝蜜糖。
  2. 咖啡、茶、能量飲品、汽水等含咖啡因的飲品
  3. 甲基汞含量高的魚類
    • 包括鯊魚、劍魚、旗魚、吞拿魚( 包括大眼、藍鰭、長鰭、黃鰭品種)、大王馬鮫魚、金目鯛、橘棘鯛、波𩶘、單帶海緋鯉等
  4. 未經煮熟的食物、未經巴士德消毒的奶製品
  5. 引致哽噎的食物
    • 細小的食物:如玉米、瓜子、花生;
    • 脆口和質感較硬的食物:如糖果、未煮軟的蔬菜;
    • 未去骨的魚和肉,以及未去籽的水果。
  6. 調味料( 如鹽、豉油、雞粉等)
    • 常吃濃味的食物會令寶寶較難接受淡味的食物,可能引致揀飲擇食;
    • 身體長期攝取過多鹽(鈉),會增加寶寶將來患高血壓的風險。

寶寶與食物過敏

食物過敏是指:身體對某些食物不正常的免疫反應。

食物過敏的徵狀

食物過敏的徵狀,可能在進食後數小時內或數天後出現。

  • 數小時內出現的徵狀
    • 較常見的包括:
      • 風疹塊( 蕁麻疹)、濕疹惡化;
      • 眼、舌、臉、嘴和唇腫脹;
      • 腹瀉、嘔吐。
    • 較罕有但嚴重的徵狀包括:
      • 呼吸困難、休克
  • 隔一兩天後才出現的反應:濕疹、持續嘔吐、氣喘、便秘、腹部絞痛。

較容易引起過敏反應的食物:

牛奶和乳製品、蛋、花生、魚、甲殼類海產、果仁、小麥(如麪包、餅乾)、大豆、燕窩。

寶寶何時可以嘗試這些食物?

  • 未足四個月大的寶寶,不應進食固體食物;
  • 六個月大寶寶開始進食固體食物,家長可讓他嘗試這些食物;
  • 延遲引進或避免吃這些食物,並不能減低寶寶患上異位性皮膚炎(濕疹)或過敏性疾病的病發機會;
  • 對於患有嚴重濕疹、食物過敏的寶寶,家長應先諮詢兒科醫生或家庭醫生才引入這些食物。

注意:

  • 如懷疑寶寶出現食物過敏的徵狀,家長應諮詢家庭醫生作詳細診斷,並按醫生指示稍後再作嘗試;
  • 若徵狀嚴重,須立即到醫院求診;
  • 已被確診為對食物過敏的寶寶,必須遵照醫生指示來進食。

要點重溫

  • 到約六個月大,須為寶寶引入固體食物來滿足營養所需;繼續餵哺母乳,讓他持續得到媽媽的免疫抗體保護,同時亦為寶寶和媽媽的健康帶來長遠的好處;
  • 未足四個月大的寶寶,進食固體食物容易引致過敏;過早加入固體食物會令寶寶減少吃母乳;
  • 從家人的食材中選擇鐵質豐富和多樣化的食物( 包括穀物類食物、蔬菜、水果、蛋、肉和魚等) 來烹調寶寶的食物;
  • 加入新食物時,每次只可讓寶寶嘗試一種新食物,及以少量開始;
  • 寶寶需要時間適應新食物,若他把食物吐出來或不願意吃,不要勉強,可於數天後再試。

如對嬰幼兒的飲食有任何疑問,請向醫護人員查詢。

如欲獲取更多有關6 至24 個月嬰幼兒健康飲食資料,請參閱《進展篇(上)》、《 進展篇(下)》和《7 日飲食全攻略》的內容。

相關資料

相關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