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助幼兒應對壓力事件

生活在節奏急促多變的都市,壓力可說是生活中無可避免的一環,即使幼兒未能完全理解周遭發生的事,他們也會受到影響。例如在過去的幾個月持續不斷的社會運動,雖然家長可減少孩子接觸壓力事件來減低他們受到負面的影響,但實際上,家長很難完全不讓孩子接觸到社會正在發生的事情。例如,他們可能不經意地目睹新聞片段,或聽到親友甚至路人討論以至爭拗相關的事情;孩子的日常規律可能因社會事件而受影響。當孩子問及相關的新聞、表示擔心或害怕、或在遊戲中呈現出與事件相關的情節時,家長和照顧者可能會感到不知所措,不懂得如何應對。

幼兒面對壓力事件可能出現的反應

當年幼的孩子面對壓力事件時,他們的不安情緒通常會在行為上反映出來。例如,他們可能比平常更纏人、表現出攻擊性或退縮行為、行為倒退(如吮手指,尿牀)、食慾或睡眠質素受影響,或出現專注問題等。他們亦有機會在遊戲或繪畫中提及有關事件的片段;而一些語言能力較佳的孩子可能會不斷發問,或在日常對話中使用與當前社會狀況相關的詞語。

除非上述的行為持續出現(2至4周)並影響日常生活,否則一般而言,以上的反應均屬孩子受壓時之正常反應,家長不必太過擔心。研究顯示,親密而有信任的親子關係可以幫助孩子減輕因持續受壓而帶來的影響。家長的陪伴和適切的幫助既可協助孩子面對當前的壓力,長遠也能增強他們的抗逆能力。

如何幫助孩子疏導情緒

在疏導孩子因壓力事件而引起的情緒前,家長須先作準備,包括留意自己的身心狀態,以及自己對事件的反應和詮釋,因為這一切都會影響孩子對事件的理解和回應。雖然嬰幼兒未必能理解當前的情況,若照顧者的情緒受到困擾,嬰幼兒的情緒也可能會受到牽引。

當家長作好準備後,便可嘗試以下建議協助孩子疏導情緒:

  1. 加強孩子的安全感

    協助孩子應對的第一步是加強他們的安全感,讓他們感到被關心和愛護。不論任何年齡的孩子,家長都可嘗試用以下的方法來營造安穩的環境及提升孩子的安全感:

    • 安排更多親子時間,例如一起玩遊戲、親子共讀
    • 有更多的身體接觸,如擁抱或牽手
    • 告訴孩子無論發生甚麼事情,家長都會陪伴和保護他們
    • 盡量維持既定的生活規律和作息,減少不必要的轉變,並在轉變前給予預告
  2. 協助表達感受
    • 避免否定孩子的情緒,例如以「唔駛驚喎」、「好小事啫」回應孩子,亦不宜過度回應,例如「好驚呀!唔好睇呀!死啦!」等等
    • 引導孩子並以切合他們年齡或能力的方式表達感受,例如透過傾談、繪畫或寫作來表達。年幼或一些未懂以言語表達情緒的孩子,則可利用情緒面譜(即畫有不同面部表情的圖案)或介紹不同情緒的故事書來表達感受。家長可要求他們挑選最能代表自己感受的面譜、圖案或顏色;較大的孩子可要求他們為自己情緒的強弱度評分
    • 即使未能完全理解,家長也可嘗試接納他們的感受
    • 如孩子因不安的情緒而出現行為改變,家長應避免批評或指責他們,可教導孩子正確表達情緒的方式
  3. 回應孩子的提問

    不同年齡的孩子都可能會有各種提問,由簡單如「為甚麼某些地方不同了?」到較複雜的,如涉及事件中不同人士的動機和對錯,或詢問跟着會發生何事皆有。家長不用急於作出回應,反而可嘗試了解孩子問題背後的情緒和需要,並按照上述的建議來處理。如前文提及,家長亦應先留意自己的看法和價值觀,以及它們對孩子的影響。此外,家長不須為孩子的每一條問題提供答案。如遇上一些較難回答的問題時,家長可以先回應孩子問題背後的情緒,然後坦白向孩子承認自己沒有一個明確的答案。

  4. 直接討論社會事件

    不少家長或對於與孩子討論某些社會事件感到不自在,但對於已有一定理解能力的學前兒童,若他們的情緒或行為已持續被這些事件影響,家長或需主動和他們討論這些狀況,這樣既可以讓孩子更有安全感,也為家長提供機會,平實地修正孩子對於這些事件可能有的誤解。

    在討論前,家長應先檢視自己對事情的想法和感受,猜想一下孩子的反應和提問,並預習一下如何回應。選一個寧靜的時間和空間,先問問孩子對於這些社會事件的看法和感受,並盡量去理解和回應最牽動他們情緒的部分。家長要留意於討論時使用切合孩子年齡的語言,避免給予太多資訊,並用平和的語氣去談及事件。

  5. 以身作則

    幫助孩子面對壓力有賴家長以身作則。在與孩子討論社會事件或回應他們的提問時,家長也可與孩子分享他們的感受,但應以孩子能理解的語言來表達。當家長抒發自己的一些負面情緒(如恐懼和憂慮)時,分享如何疏導這些情緒尤為重要,這有助減少孩子的無助感。家長抵抗逆境的能力、與孩子保持情感上的連繫和成為他們情緒上的支援,皆能減低社會紛擾對孩子的負面影響。

家長自助小貼士

家長都希望能支援孩子的情緒,但自己的情緒也可能受困擾。以下是一些給受到輕微情緒困擾家長的自助方法:

  • 照顧自己的基本需要,例如均衡飲食、足夠的休息和睡眠
  • 安排一些自己感興趣的活動
  • 減少接觸新聞或社交媒體中一些令自己情緒受影響的畫面和報導
  • 進行放鬆練習,例如漸進式肌肉鬆弛練習腹式呼吸練習意像鬆弛練習
  • 按需要向家人或朋友尋求情緒或實務(如照顧孩子)上的支援
  • 有需要時,向專業人員求助。

如家長發現自己或孩子持續地因受壓而出現情緒或行為反應,甚至嚴重地影響日常生活,可考慮聯絡以下的團體尋求專業協助(排名不分先後):

熱線/機構名稱 聯絡方法 服務時間
生命熱線 電話: 2382 0000
網址: https://www.sps.org.hk/?a=group&id=hotline
24小時
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 電話: 2389 2222 24小時
「Chat窿」網上聊天室 網址: https://www.help4suicide.hk 星期一至五:
6am - 1am
星期六、日、公眾假期:
8pm - 1am
撒瑪利亞會 電話: 2896 0000 24小時
明愛向晴熱線 電話: 18288
網址: http://fcsc.caritas.org.hk/
24小時
東華關懷熱線 電話: 2548 0010
網址: http://www.tungwahcsd.org/?content=587
星期一至五
: 2pm-6pm
心晴行動慈善基金熱線服務 電話: 2301 2303
網址: https://www.jmhf.org/
星期一至五:
10am - 1pm;
2pm - 5pm
星期六:
10am - 1pm
女青輔導熱線 電話: 2711 6622
網址: https://fwc.ywca.org.hk/page.aspx?corpname=fwc&i=2291
星期一至五:
7pm - 9:30pm
香港青年協會 關心一線:2777 8899
網址: https://bit.ly/2WGZi0H
[只限6-24歲的兒童及青年人]
星期一至六:
2pm-2am
香港小童群益會
兒童身心發展家長專線
電話:2866 6388
網址: https://counselling.bgca.org.hk/?p=1007
[只限3-18歲兒童的家長]
星期一至三:
2pm - 4pm;
星期四:
7:30 - 9:30pm
醫院管理局精神健康專線 電話: 2466 7350 24小時
社會福利署熱線 電話: 2343 2255 24小時

衞生署家庭健康服務
臨牀心理學家